來稿|推動「焦點經濟」是香港經濟發展新機遇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馮文軒

近日,留港的大熊貓「盈盈」在高齡的情況下誕下一對熊貓寶寶,令政府和商界看到了「熊貓經濟」潛在商機,筆者認為「焦點經濟」將會成為未來香港「拼經濟」的重要策略,相信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將延續相關策略。在發展「焦點經濟」的同時,政府要吸取經驗,將「焦點經濟」越辦越好。

何謂是「焦點經濟」?就是政府利用宣傳策略,結合當今時代和潮流的賣點,或是市民追捧的熱點,從而進行推廣,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實際上,發展「焦點經濟」也是最容易讓遊客看見香港「亮點」的妙招,推廣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並且有助發展本港「深度遊」,鞏固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莫大幫助。

此前,特區政府便多次推動「焦點經濟」,包括「盛事經濟」、「夜經濟」,而在政界和商界也紛紛提出建言,如「低空經濟」、「紅色旅遊」、「綠色經濟」等等,政府究竟如何擇善而從呢?這當然要「以結果為目標」,以「盛事經濟」為例,各式各樣的盛事為香港零售、服務、餐飲、航空業帶來了經濟收益,大部分行業都是「旺丁又旺財」,還可以令香港成為「盛事之都」這個新招牌,讓外界見到香港文化獨特之美、經濟發展之活力,可謂是「焦點經濟」當中最成功的事例。

然而,並不是所有「焦點經濟」都是行得通,考慮推廣新的「焦點經濟」必須「三思而後行」。最近社會熱烈討論的「熊貓經濟」,大家會想到未來香港會有六隻可愛的國寶,這勢必會帶動更多人流,吸引旅客來一睹大熊貓的面貌,唱旺香港經濟,但是放在現實,特區政府也要率先探討「熊貓經濟」的效益及成本代價,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近日亦指出對於養育更多大熊貓及如何發展「熊貓經濟」要再思考,要視乎熊貓經濟的「邊際效益」,筆者認為政府對於發展「焦點經濟」的措施已經愈來愈有改善,也擁有「大局觀」,不只會「跟風」民間,而是以整體香港利益為先,這才符合發展「焦點經濟」的目的。

我理解作為香港市民,當然希望政府能夠「無限度」推動各種與眾不同的「焦點經濟」,不過我們也要知道政府正面對龐大的財政赤字,和家庭一樣,當父母「慳家」的時候,對給予子女想要的事物便會「想多一步」,這是理性的表現,要相信政府能夠兼顧「焦點經濟」和財政儲備的平衡,對於發展「熊貓經濟」,我們要給政府多一些時間、多一些耐性,因為政府聽取民間意見也需時,有了社會建設性的意見融入到「焦點經濟」,我們不會「白等」的,一定會看到香港新一波的經濟熱潮。

「焦點經濟」在未來也可以提質、升級,我們可以把「焦點經濟」利用於科技發展範疇,推動香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如「低空經濟」,內地各大一線城市已經開始部署「低空經濟」藍圖,在與香港相隔一河的深圳市便大力推展,於南山區現在有無人機外賣配送航線,全市也有各種「空中的士」的「試運行」硬配套,預計到了2025年,深圳市的「低空經濟」經濟產值規模將會達到1000億元。特區政府應多利用無人機、AI這些新科技作對外宣傳,鼓勵外國的科技企業投資香港,令到本地企業及外國企業都能成為參與「低空經濟」的一份子。

香港一直都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是最適合發展「焦點經濟」不過,只要政府看準機會,尋找合適的焦點推動經濟發展,香港的元氣和人氣也會繼續蒸蒸日上。

作者馮文軒是青年時事評論人和2021年大灣區資優創意寫作競賽優異獎得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