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配合無處不旅遊 旅行社應作「牽線人」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胡景豪

近來,「無處不旅遊」成為了香港最熱門的話題,市民在大街小巷都就如何落實議論紛紛。事實上,香港各持分者都雄心勃勃,積極落實工作。特區政府在5月公布了2024年下半年的香港盛事年表,將會有超過100個盛事項目;而旅發局近來也推出了「好客之道」運動,鼓勵大眾市民「做多一步,好客之道」;的士業界也積極組織車隊參與政府的優質的士車隊計劃。可見,眾人目標一致,期望在2025年重振旅遊業聲威,為香港帶來增長動力。

強化旅行社「牽線人」角色
打造高增值主題旅遊產品

入境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界重要的持份者,在「無處不旅遊」的概念及後疫情時代的新旅遊模式中,應該擔當一個什麼的角色呢?隨著旅客變得更重視旅遊體驗,入境旅行社應由以往的「代訂人(酒店/機票/門票/車票等)」,升級為協助客人把香港不同的單一景點/盛事項目串連起來的 「牽線人」,為客人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做好 「最後一哩路」(Last Mile)的連接工作。

過去幾個月,筆者曾與不同旅遊業持份者,包括樂園、景點、酒店、盛事項目負責人、藝術表演團體、非遺項目團體、餐飲業等,進行交流。大家都不約而同表示他們正積極做好自己本份,提升自身服務質素及表現水平,以迎接更多訪港旅客。同時,他們均表示痛點在於需要找一個「牽線人」(旅行社)把不同主題的路線牽連起來,打造成一個吸引遊客的旅遊產品,實現旅客、項目營運者、旅行社三方共贏的局面。舉個例子,有藝術團體希望可以和旅遊業界合作,打造一個以舞蹈表演為主題的體驗行程,當中需要包含觀光、餐飲、安排表演門票及交通服務,藉此吸引更多海內外旅客認識及欣賞該藝團的演出。可是,市場上的「牽線人」相對較少,令該團體難以將想法實現。

據筆者觀察,現時有超過9成旅客都是以自由行身份訪港。他們會在原居地先購買機票及酒店,並透過原居地的出境旅行社或線上旅行社(OTA)選購一些具有香港特色的一天或多天團。一些線上旅行社管理層曾向筆者分享:一個目的地(destination)有越多的旅遊產品提供,旅客選擇到訪該目的地機會越大,逗留時間也會越長。這裡所說的旅遊產品並非單單代客人購買景點門券、車票,而是為旅客提供高質素,附有主題及由專業本地導遊帶領的旅行團產品。而這些旅行團產品大多數是能夠提供全年大部分日子都有出發日期的, 這樣才能夠吸引到合作夥伴包括OTA去推廣及銷售,吸引潛在遊客到來感受香港的不同面貌。

「本地特色旅遊鼓勵計劃」往後應考慮擴大計劃範圍及常態化

事實上,特區政府政也有先見之明,於2022推出了爲期三年的「本地特色旅遊鼓勵計劃」,以應對上述提到旅客喜歡主題式旅遊的全球旅遊新趨勢。有關計劃透過直接資助旅行社開發新旅遊路線,串連包括景點、餐飲、傳統中華文化、藝術表演團體等,透過提供多類型不同主題的產品提升香港的吸引力。

儘管計劃在2022年已經推出,但由於香港於2023年3月才正式通關,入境旅行社在2023年主要工作聚焦於重組班底以及和夥伴重新建立關係, 因此很多針對入境遊客的新產品都是在2024年才正式在市場推出。筆者相信,這個計劃於2025年才會踏入初步收成期。盼望特區政府能夠繼續投放資源在這個計劃上, 考慮將計劃恆常化及擴大計劃範圍,以不斷更新的行程路線吸引更多遊客重遊香港。

推出《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極佳的政策窗時機

政府推出任何政策時,最難控制或預計一定是政策窗時機(policy window)。夏寶龍主任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正正為《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政策窗時機。特區政府必需把握好這個機遇,為旅遊業長期發展提供一個清晰及可持續發展的藍圖2.0。筆者相信,不同持份者會對香港旅遊業發展重拾信心,並吸引年輕人投身旅遊業及投資者拿出真金白銀參與旅遊業發展,讓這個支柱產業得以成功轉型,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作者胡景豪是香港旅行社協會執委、香港旅遊發展局成員, 並正在修讀清華大學高级公共管理碩士-香港政務人才項目。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