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回歸27周年邁向良政善治 香港更上一層樓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自上任以來,堅持以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為引領,以昂揚姿態和務實作風積極擔當作為,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加快邁向由治及興。
來稿作者:楊莉珊
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今年3月19日在立法會獲全票通過,並在3月23日正式生效。這項立法與香港國安法有效銜接,與香港其他法律融會貫通,共同構成系統完善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保障香港全體居民的根本福祉,有利於保護世界各地來香港投資的利益,確保香港長治久安。特首李家超說,這項立法標誌著香港特別行政區終於完成《基本法》第23條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完成了歷史使命,不負中央所託,不負國家信任。由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保安局和警務處組成的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專責小組,獲選為新一輪「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的得獎隊伍,可謂是實至名歸、眾望所歸。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長期繁榮穩定。特區政府堅持推出有利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並通過舉辦盛事活動帶動旅遊、促進消費,鞏固經濟復甦勢頭,展現出治理智慧和務實的工作作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6月18日發布最新《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升兩位,由去年的全球第7位,升至第5位,排名高過美日韓。2024年全球排名前5名依序是:新加坡、瑞士、丹麥、愛爾蘭、中國香港,在2024年排名中,美國排名第12名,韓國排名第20名,日本則在38名。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力壓美日韓,再次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香港法治固若金湯,香港營商環境更好、競爭力不斷增強。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堅定市場信心,並通過舉辦盛事,帶動旅遊、促進消費,鞏固經濟復蘇勢頭;同時積極推進金融、創科、貿易等優勢範疇的建設,有效提升本港競爭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單顯示了國家對香港的期望,更是對香港多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事業充分肯定,亦為業界帶來源源不絕的發展機會。這個定位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有關支持香港發展成更具競爭力國際文化交流平臺的指導方向一脈相承。特區政府已為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揮中外文化薈萃的優勢訂下了策略方向。特區政府在5月公佈2024年下半年香港盛事年表,全年盛事加碼至超過210項,預計吸引約170萬人次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72億港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43億港元。香港不僅向世界展示出「盛事之都」「活力之都」的獨特魅力,更加成功匯聚國際企業、人才和資金,為推動經濟的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特區政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簡化行政審批程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吸引了包括中東資金在內的眾多國際企業和投資者前來香港發展。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高度開放及國際化的市場、實行普通法制度、監管制度與主要海外市場接軌、資訊和資金自由流通,是企業拓展全球業務的理想地方,是內地企業通往世界金融市場及接觸環球投資者的門戶。眾多金融盛事在港舉辦,反映香港有足夠能力扮演「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其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能夠為各國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帶來更穩定的預期、更長遠的利好。
香港持續有資金流入,今年首4個月銀行存款16.6萬億港元,較去年增長逾2%。約2700個家族辦公室在港,數字多過新加坡。過去3年在港的家辦、對沖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增長24%,過去18個月透過不同人才計劃,政府收到逾30萬份申請,當中60%已經批核,有逾12萬名人才已來港,相當於香港每年人口增長數字的4倍;年薪中位數60萬港元,10%人的年薪達250萬元。香港有很多人才,在全球的競爭力排名亦有上升。香港不只為自身服務,亦為國家、內地經濟、更廣泛的本地金融界作出貢獻。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