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公務員年年加薪合適嗎?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每逢6月,全港公務員都會收到喜訊,就是按年按級劃一加薪。今年在公務員朋友間又廣泛流傳那張人工表,而且除了公務員外,資助機構和輔助部隊等都獲同一待遇。在連登、Telegram 和不少 Whatsapp 群組中,不時都有公務員招募的群組,往往都是上千上萬的訂閱和討論,主因就是,公務員的福利和人工優厚,吸引不少人加入。那麼,到底公務員年年加薪合適嗎?

撰文:張景宜

筆者認為,如同政府所言,加薪要看每年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香港經濟情況、生活費用變動、政府財政狀況、職方要求及公務員士氣,而當中,最重要的都是公務員士氣和流失率。一些不是太懂薪酬結構的評論,總是看着公務員的人工作批評,往往忽略了公務員沒有花紅和年終獎金,不少中低層公務員,可能做了二十多年,也停留在3萬以下的水平,交稅後其實所餘無幾。同樣地,中高層公務員,即使是拿着 Point 34,以及合資格獲得房屋津貼,對比私人市場,人工就是打了個 85折的。

不少部門近年需要大幅加開公務員職位,既是人手安排需要,工作範疇擴充,同時因為公務員人工和升遷不夠吸引。有評論指公務員「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其實這個文化已經不復再。筆者一些政務官、工程師、行政主任的朋友,都是天天做到晚上十時,在辦公室訂個快餐就算。

未來公務員薪酬的調整和修正,倒是應該學新加坡那樣,引入花紅制和訂立 KPI,加強培訓及增加中層招聘,例如開放總主任、高級主任等崗位,並且在現有機制下,加入每年兩周的國情班或是大學進修,讓公務員獲得就業滿足感和持續進修。

同時,在未能在財政年度調整人工結構下,要留住人才,不如在交通津貼,家庭福利入手,例如提供一定金額的高鐵票,引入房屋低息貸款,以及考慮讓公務員到公營機構進行交流和旋轉門就業計劃,變相容許公務員探索不同的發展空間。

加有所值是一個概念,正如在私人市場,擔任銷售和前線人員可以拿幾個月花紅,年輕人表現好可以拾級而上等。因此,公務員薪酬和人工不能看得太表面,最重要是客觀審視,同時公務員事務局要與不同部門首長多交流,不能一刀切按預算,停止招聘及不再開新位。否則,只會有更多人離職,同時打擊現有體制內的精英和勤奮上進的一群。

本文作者張景宜從事公關行業,曾於新加坡電視台和本地媒體擔任編導。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