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做醫療創新樞紐 順應潮流
撰文:劉仲恒
一個社會富有了,卻並不代表人們就會比以前更健康。根據世衛組織全球健康觀察站公佈的數據,人類死亡中的71%是由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而在高收入國家裡,這一數字竟然上升到90%。
富裕與健康之間的確存在着某種關係,但卻不是正面關係。空氣污染、食水和土壤品質下降、因工作壓力而出現的長期性精神緊張、不良飲食習慣、經常坐著的生活方式等,都會為人們的健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提高了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流行率。與此同時,富裕社會的生育率普遍較低,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對醫療保健系統的需求也比較大。
以上的各種問題,香港全部都有。所以,筆者認為如果我們把香港打造成全球的醫療創新樞紐,那絕對是件順應潮流、合乎民情的事,更何況我們在這方面擁有兩大基本優勢。
首先,本港的醫療系統和專業人員不但專業、靈活和高效率,而且我們跟國際標準高度接軌,醫療方面的成就備受國家和國際社會的肯定。例如香港的臨床研究數據便一直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美的藥物監管機構認可,可以作為藥物註冊之用。在人才方面,本港大學的醫學院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擁有一流的學術和研究人員。另外,香港醫療界的研究能力卓越,也因而吸引了海外多個國家的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進駐。
香港第二個優勢就是我們「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得天獨厚的地位。基於這個身份,我們不但是國家與世界接軌的主要橋樑,同時也得以直接參與內地龐大的醫療產品市場。再說,香港要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發展方向,也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的要求。作為國家面向世界的門戶,香港的醫療界可以跟金融界一樣,扮演好「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角色。一邊廂,我們通過面向國際引進海外先進的醫療技術、藥物、科研和投資。另一邊廂,香港也可以成為內地高質素創新醫藥企業走向國際的渠道,藉著香港這塊「跳板」,把自身創新而優質的醫療產品投進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上面說過,較高的富裕水平並不等於市民的健康水平就會自動提升,往往兩者會出現相反的關係。也就是說,富裕社會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某些非傳染性疾病出現的風險因素。但是,更好的醫療保健水平和市民意識會降低那些非傳染性疾病生成的機會,當然也會提升治癒的可能性。因此,如果香港成為了世界醫療創新樞紐,本港市民就是第一撥直接得益的人群,這正是筆者認為做醫療創新樞紐是合乎民情的理由。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