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揭發者|找馬雲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身兼港大校監的特首出手調停近日港大校委與校長在港大管理上的爭議;宣布成立「調研小組」,小組成員包括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和教資會主席雷添良。調研小組有三大目標,第一,釐清事實並了解各方問題;第二,協調大學內部溝通,協助各方配合,加強合作;第三,按調研情況提出意見,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議良好做法;這個安排是得體和到位的。

在「調研小組」未交出調查結果之前,另一個特首應該思考的問題是︰今年12月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的任期即將屆滿,港大校委會主席由校監(特首)委任,他如何構思未來港大校委會主席的佈局,是十分重要的。

校委會負責管理港大的財務、人力資源以及規劃港大的未來發展路向。委員會由校內委員(教職員和學生)和校外委員(非香港大學僱員或學生)組成,校外委員與校內委員的比例為2:1,校委會主席的角色非常重要。今次事件看見校委會主席和校長出現矛盾,有些可能是價值觀問題、有些可能是程序問題。當中混着很多辦學理念與及管理模式的矛盾。這些程序問題調研小組必然會調查,問題的核心是應該邀請什麼人出任未來的港大校委會主席?我建議邀請一位創科大企業家出任最適合,例如馬雲先生。

馬雲先生是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也是淘寶網、支付寶的創始人。1999年創立的阿里巴巴集團提供網上零售、購物搜尋引擎、電子支付和雲端運算服務,馬雲是中國創科界中一位領軍人物。在金融創科和網絡創科有著超卓的成就。2015年馬雲收購《南華早報》股權,他透過《南華早報》對香港社會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

由馬雲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能配合港大未來發展的需要。港大未來如何推動發展科技?如何促進產學研?產業界和學術界如何合作進行產品的開發技術?這都是特首《施政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方向。若果要強化港大的產學研,必須要找一位理解科研重要性的商界人物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才能夠真正符合港大未來發展的確實需要。港大校委會主席既要有國際視野、有中國視野、也要有科技投資背景、知道科研重要性,便能夠配合校長,啟動整個校院去進行產學研的創新和發展。

今次港大事件揭露統港大價值觀以及誰主導大學行政的問題。美國的大學裏校長絕對的主導,就如美國公司一樣,由CEO主導而不是由董事會主席主導。美式大學和美式公司是世界目前競爭力最強的大學和機構,所以吸收美國模式並沒有問題,但港大需要有一個過渡期,並需要由一位真正具備國際視野的大企業家去領航,才能有那種權威性和能力,領導港大轉型。

長遠來說,走美式大學的路線無可厚非,啟動產學研也是事在必行。科技大學的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是電腦專家,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負責微軟整體人工智能策略、研究及發展工作,而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是神經生物學家、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科大兩位領導人物的組合,最符合科大的發展需要。

港大校委會主席若有這樣背景的人物出任,可對港大產生最高的效益。港大校委會主席需要有中國視野、國際網絡、國際經驗、科技產業背景與及了解產學研關係的豐富經驗。企業家馬雲先生完全符合這個資格和背景。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