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揭發者|職訓局是培養技術人才不是升讀大學學位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近日在港鐵站見到一個燈箱廣告,是職業訓練局(VTC)選科策略資訊日的廣告,其中提到「96%的職訓局畢業生升讀本地/海外大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繼續銜接大學,是否浪費資源呢?

2022/23年度職訓局獲政府補助金38.4億,旗下收費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 正積極籌備於2026年升格應用科學大學。香港已經有11間大學辦學位課程,為什麼職訓局又要辦學位課程?職訓局應該培養一些職業相關的技工,現在卻變成學術成績不佳的學生才讀職訓局,產生自卑感。而教員的技能水平和產業經驗嚴重失調。

未來競爭趨勢未必靠大學學位而是靠技術。新加坡一向有Skill Education,新加坡政府在2015年推出的「技能創前程計劃」(SkillsFuture),推動中小企業投入資源與時間培訓員工,以提升其技能。瑞士、德國和內地也有相若計劃,唯獨香港沒有,競爭力落後於世界的形勢,所以職業和技工培訓體制是需要檢討和改革的。

在人工智能的新年代,香港推動創科產業,政府於2023年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創科能為傳統產業帶來升級和轉型。發展產業需要人才,目前最需要的是技術人才。什麼是技術人才?簡單來說就是技工。

如果沒有技工,這個社會是很難運作的。修理大廈的升降機、修理商場行人電梯需要技工。香港行人天橋興建了大量無阻礙電梯,需要技工。安裝冷氣需要技工,消防、水務、電力都需要技工。現在香港最缺乏的是技工,香港建造業議會表示技術人員的人手短缺比率今年約6%至15%,2027年將增加至20%。

技工的平均年齡越來越高。香港機電業工會聯合會指出機電業面對斷層和老化,欠缺40至50多歲熟練技工,吸引年輕人入行不易。為什麼技工年齡老化?因為職訓局忘記了初衷,就是要培養技術人才。香港要發展創科、就要推動大數據,大數據需要伺服器,伺服器需要由技工來保養維修,不能夠運用A.I.自我維水修。

職訓局裏目前只是提高大學學位產能,而不是技工產能。技工產能需要的不是學位,而是由師傅徒弟制訓練出來的經驗技工。職訓局於1982年成立,是香港法定機構,理事會主席戴澤棠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電子工程系,2011年起擔任職訓局委員會成員。職訓局轄下有13間成員機構,包括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中華廚藝學院、國際廚藝學院、海事訓練學院、高峰進修學院、才晉高等教育學院、酒店及旅遊學院、青年學院、卓越培訓發展中心、匯縱專業發展中心及展亮技能發展中心;提供的學位課程來自建造、環境及工程學系、設計及建築學系、數碼創新及科技學系、食品及健康科學學系、酒店餐飲及工商管理學系、運動及康樂學系。2022/23年度,修讀職前課程的學生40,510名,參與在職培訓的學員共225,580位。

香港目前出現了缺乏技工的危機,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和教育界人士應該正視問題,因為一個沒有技工的社會很難發展真正的產業,例如,要發展金融科技 (fintech)也需要有技工去維修伺服器,需要處理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電工是一個例子,若果你是住在跑馬地,要找一位電工上門維修並不容易。其實這現象已經蔓延到各個地區,以前屋邨舊區都見得到的水電維修店,現在越來越少。因為香港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去讀學位課程,而它們基本上是由一些沒有技術能力的教授主導。到頭來,香港的技能失傳。霓虹光管就是一個例子,現有的香港霓虹光管技藝基本上將會失傳,因為沒有一個體制和系統去容許霓虹光管技藝傳承。

另外一個例子是髮型屋。以前想入行的年輕人可以到髮型屋當學徒,由洗頭學起,之後學剪頭髮,成為師傅。現在職訓局提供拔苗助長式的課程,學生以為自己讀了幾個月之後便真的懂得剪髮。其實做技工不能靠拔苗助長的速成班,技工要有好的基本功。

香港目前的人才問題最主要是出於教育機構,很多學生以為畢業之後就已經有足夠的技能應付高階的工作,所以社會基層的工作沒有人願意做。然而,這些基層的工作正正就是打下基本功最重要的步驟。做廚師、髮型師、修理汽車、技工一定是由基本功開始,政府似乎忘記了這一點。教育局於2019年推出的青年生涯規劃,現在似乎變成大學學位主導。大學學位主導的後果是畢業生未能符合入職條件。職訓局的主要功能是訓練具能力的入職員工,職訓局應該和香港企業合作,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員工。

現在適齡學生人數越來越少,但是新開的課程數目越來越多。2016年港鐵成立港鐵學院,提供鐵路科技和運輸營運課程。2016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成立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為香港航空業培訓人才。企業開設學院,試問哪裡來大量學生呢?於是乎有人說︰可以引入海外學生。那麼本地的學生如何處理呢?為什麼不先把香港本地學生培養好?

職訓局目前這種大學化傾向是需要檢討的,因為大學化所需要的資源和成本是不少的。根據立法會資料,2021/22學年每名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平均教學開支約為154,000元,扣除每年平均學費42,100元,政府須向每名大學生每年資助111,900元。技工較簡單,受聘公司直接向員工提供培訓,培訓能為公司作出貢獻的技工。

職訓局應該做的是對學生培養基本功,什麼是基本功?是學習態度、做事態度、紀律,這一方面看看日本、韓國的職人便知道。內地和台灣也有師徒制,做壽司、修理鐘錶,唯獨香港教育體制把師徒制消滅,用大學學位成為學習最終目標,這是政府需要檢討的。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