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雲|城大東莞培育新質生產力 鞏固國際高等教育和人才高地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2024年4月16日國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香港城市大學 (東莞),標誌著又一所香港與內地合作辦學的高校正式誕生了。可以說,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正式設立,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標誌性成果。

來稿作者:陳錦雲

《大灣區規劃綱要》下 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持續高品質推進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高效率籌備成立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得到了國家教育部、廣東省政府、東莞市政府以及香港方面的大力支持,儘管疫情阻礙,也只經歷4年多就建成校園和招聘了世界一流師資而正式成立,實屬不易。2020年初,東莞市人民政府、香港城市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簽署協定,合作舉辦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至2022年6月,獲得教育部批准籌備設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至2024年4月獲批准正式設立。

2023年9月13日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也曾訪問籌備中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園。當時她表示,香港教育局支持香港高等院校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展開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發揮香港高等教育界的特點和優勢,為科研發展、知識轉移和產業化締造有利條件,促進師生在大灣區內進行高學術水準的交流和研究活動。展示了香港特區政府對香港城市大學籌建這所東莞新大學的支持。

「港城莞」將引入港城大學術標準 實現「兩校一質」

香港城市大學擁有兩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所中國工程科學院的分中心,即國家貴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以及三所與中國科學院共建的實驗室,分別是納米材料與力學聯合實驗室,機器人學聯合實驗室,和種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2024年1月,港城大獲《泰晤士高等教育》評選為2024年全球最國際化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香港城市大學這幾年排名在49-70之間,具有不俗的科研和教學實力及國際化學術氛圍。根據香港城市大學校方表示,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秉承香港城市大學「教研合一」的辦學理念,引入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標準實現「兩校一質」,將「創新無限」作為立校引擎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聚焦電腦科學、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高端電子資訊、生物醫學工程、智慧製造、先進材料、新能源以及數字經濟等領域,矢志成為卓越研究、教育和創新的世界一流學府。

正如香港城市大學表示,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成立既是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標誌性成果,也將有利於進一步鞏固香港城市大學在創新教育及培育人才方面的領先地位。

粵港合作辦學進一步鞏固大灣區教育人才高地

目前,香港高校在內地已建成並招生的院校有3所,分別是2005年成立位於廣東珠海市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北師港浸大」)、2014年成立位於深圳市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2022年成立位於廣州市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另外,據《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顯示,廣東省還在加快推動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港澳高校赴粵辦學。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正式設立後,廣東省境內的中外合作辦學及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的高校由原來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該校在東莞市)、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5所增至6所。東莞市本科高校也將由原有的東莞理工學院、東莞城市學院、廣東科技學院、廣州新華學院東莞校區4所增至5所,高校數量和高等教育品質都得到提升。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選址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該科學城2020年已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周邊集聚了一批大科學裝置(比如著名的中國散列中子源)、廣東省實驗室(比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科技龍頭企業(比如華為等)的高端創新資源,相信與香港城市大學的科研優勢可以逐漸形成合力,有利於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創科中心以及國際高等教育和人才高地。

據悉,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首批將開設電腦科學與技術、智慧製造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等4個本科課程,以及電腦科學、電子資訊工程學、材料工程及納米科技、機械工程學、能源及環境、商務資訊系統、土木及建築工程、工程管理學、生物醫學工程、資料科學等10個碩士課程,並已同步啟動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定於今年9月開學。

可以期待,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成立,必將進一步加強廣東與香港高校的合作,為東莞、大灣區乃至廣東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支撐;將進一步鞏固了廣東在中外合作辦學及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面繼續遙遙領先全國的格局,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準國際化人才高地、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策源新質生產力、東莞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準,注入新的動能。也是香港發揮本身獨特國際化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的生動範例。

作者陳錦雲是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來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