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旅遊業轉型:擺脫形式主義、直面競爭
來稿作者:劉暢
剛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再次見證了香港旅遊業的「冰火兩重天」。期間,超過227萬人次港人選擇出境旅遊,而內地及海外訪客卻寥寥無幾。與此同時,本地餐飲、零售等行業業績慘澹,整體生意較去年同期大跌三成以上。這一冰火反差,折射出香港旅遊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周邊城市的迅速崛起和旅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旅遊業如何突破瓶頸,激發新的增長動能,已是擺在香港社會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結構改革迎生機 大灣區城市錯位競爭
香港旅遊業轉型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長期以來, 香港旅遊業過度依賴「購物天堂」的卷標,導致產業結構單一、客源市場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然而,隨著內地免稅店的迅速崛起、電商的持續衝擊,「以購代遊」的傳統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疫情更加速了旅遊消費從「物質型」向「體驗型」的結構性轉變。香港旅遊業必須突破路徑依賴,加快業態創新和產品迭代,在個性化、多元化、高端化上尋找新的突破口。這需要政府和業界擺脫形式主義,與業界共同發力,在戰略規劃、資源分配等方面有大刀闊斧改變的決心。
香港旅遊業轉型要在差異化、高端化、體驗化上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全球旅遊市場,「網紅打卡」、主題旅遊、文化深度遊等新業態層出不窮。香港要從同質化的窠臼中突圍,就必須發掘獨特旅遊資源稟賦,打造差異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面對大灣區其他城市在旅遊業方面的來勢洶洶,香港更應該更積極地迎接這種「良性競合」關係,有競爭才有進步,競爭中求合作,挑戰中找機遇,立足自身優勢,在區域分工與合作中找準獨特定位。依託國際化大都市的獨特魅力,聚焦高端商旅、郵輪遊艇、環球美食等優勢領域,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旅遊品牌項目;另一方面,香港也要與深圳、澳門等城市實現錯位發展,共同打造大灣區「一程多站」精品旅遊線路,在錯位競爭中實現突圍。
新消費、新需求、新活力
香港旅遊業轉型首先要把「服務」二字做實做細做到位。香港素來以高品質的服務見稱,但近年來在旅遊服務品質上的短板日益顯現。服務提供者素質參差不齊、遊客投訴頻發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香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痼疾。
當前,旅客需求日益個性化、年輕化,傳統的「遊覽式」旅遊已不再受寵。年輕一代更青睞社交媒體上的「網紅打卡」和「深度體驗」。香港旅遊業要緊跟消費趨勢 ,提供更多「小而美」、「慢而趣」的時尚體驗。這需要政府換位思考,真正讀懂年輕人的需求偏好。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心理。吸引年輕人究竟是煙花集市還是打卡聖地?60後官員能否讀懂00後的網紅經濟,還是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政府投入巨資拉動旅遊的同時,更需要真正理解旅客需求,方可制定更有效的旅遊發展策略。唯有擁抱新消費、對接新需求,香港旅遊業才能煥發新的活力。
對香港而言,旅遊不僅是重要的支柱產業,更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印記和情感記憶,香港旅遊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當口。唯有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敢於突破固有模式,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業態、新需求,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產業升級,香港方能重現「東方之珠」風采,在新一輪旅遊革命中搶佔先機。這需要政府、業界、社會形成更大合力,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創新,以敢為人先的銳氣投身變革,攜手共繪香港旅遊業發展的嶄新畫卷。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來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