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來鴻|「中國達峰」論的謬誤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近年來,一些西方政治家、媒體和智庫對中國發展軌跡的看法發生了明顯轉變。二十多年前曾一度流行的「中國崩潰論」,現在已開始失去市場。但是,他們仍然不願承認中國的持續崛起,於是出現了一個新的流行語:「中國已達峰」(意即中國已到了發展的天花板,難再特破)。初時,中國主流學術界認為「中國達峰」論無聊得很,不值一哂,但它在國際期刊中卻持續吸睛。

讓我們來看看六個最誤導性的「中國達峰」論,在質疑這些謬論的同時,我希望大家能夠更細緻地瞭解中國的真實經濟動態,從而促進與西方世界的更順暢、更互利的互動。

撰文:王文

謬誤一:中國的經濟規模不會超過美國

錯。許多頭腦清醒的經濟機構繼續深信:到2035年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2023年,中國的GDP增長率為5.2%,而美國只有2.5%。仔細研究核心GDP組成部分,會發現中國實體經濟在各個領域都明顯超過美國:中國的糧食產量達到7億噸,是美國的1.2倍,而其9.2萬億千瓦的發電量是美國的2.3倍。中國的汽車產銷總量為3016萬輛,是美國的三倍。鋼鐵產量高達13.6億噸,是美國的19倍,而水泥產量為22.3億噸,是美國的20倍。中國造船業的產量高達4231萬噸,是美國的70倍,令人震驚。

但中國政府根本不在乎其GDP是否超過美國。早在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了數據,宣布中國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將美國甩在後面。中國中央政府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沒有大驚小怪,也沒有大張旗鼓。查一下:在過去的四十年裡,「超越美國」這個詞從未出現在官方文件中,也從未成為中國決策者討論的話題。從本質上講,中國的發展重點不是超越其他國家。這是關於超越自己的基準,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謬誤二:中國房地產危機威脅未來增長動力

錯。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預測顯示:未來十年,將有驚人的1億人遷移到城市地區,從而推動房地產開發需求。然而,隨着高房價泡沫逐漸消退,房地產在中國的重要性正在減弱。商品房銷售額從2021年的18萬億元暴跌至2023年的11.7萬億元。但2023年,中國的私人投資也激增了9%,蓬勃發展的所謂「新三」產業,特別是新能源行業,彌補了房地產增長乏力的不足。

首先,光伏行業增長顯著,中國市場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20%以上,市場規模約為2萬億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0%以上。其次,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總銷售額約為5萬億元。2023年,中國在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中心之後,成為全球領先的汽車出口國。第三,中國在鋰電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在全球十大動力電池製造商中佔據六位,市場份額為62.6%。

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中國的新經濟不僅是房地產經濟的重要替代品,而且對減緩全球變暖做出了重大貢獻。

謬誤三:外國投資正在逃離一個孤立的中國

錯。與人們熟悉的說法相反,大肆宣傳的與中國的「脫鉤」從未實現。儘管2023年略有下降,但中國仍吸引了高達1.13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國投資,是歷史上第三高的流入。勞動密集型產業下降8%,但高新技術產業投入4230億元,比2022年增長1.2個百分點。

在一片喧囂聲中,西方媒體忽略了新的外商投資公司在中國激增了53,766家,增幅達驚人的40%。雖然美國的投資減弱,但法國和瑞典等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投資分別飆升了25倍和11倍。德國、澳洲和新加坡的投資分別增加了212%、186%和77%。

與西方對中國企業所宣導的孤立相反,中國一直對西方同行保持開放和包容的立場。中國的決策者很少批評或拒絕西方公司,並一貫歡迎外商投資。對外開放已成為一項國策,並已寫入中國憲法。有多少跨國公司願意放棄進入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的機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教授兼執行院長王文

謬誤四:中國失業率將引發社會動蕩

一點也沒有。政治學者普遍認為,一旦失業率達到20%,一個國家就會面臨社會動蕩。然而,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2023年城市平均失業率為5.2%,與騷亂臨界線相去甚遠。中國擁有14億居民,每年需要創造1200萬個新工作崗位,特別是要容納一千多萬大學畢業生。儘管最近的經濟衰退引發了裁員,但失業並不一定轉化為社會動蕩。

解決失業問題在中國政府各級議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作為回應,已經推出了各種就業援助政策,從減稅到利息補貼,旨在減輕失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新現象是中國靈活就業的興起。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直播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自由職業者的數量正在增加。一些年輕人在新媒體平臺上分享唱歌、演講、拍攝和旅行的收入。它還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此外,中國獨特的社會安全網提供了救濟,支持年輕人自給自足。

謬論五:中國人口老齡化導致經濟衰退

錯。雖然中國可能正在失去其人口紅利,但它正在向人才紅利過渡。2022年,中國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引發了中國社會的激烈爭論,並促使政府加快邁向「長者友善」型經濟轉型的步伐。這一轉變有望在中國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

在與生育、育兒和教育相關的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全球中高收入國家正在不同程度地應對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的應對措施包括採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來應對這些趨勢。利用超重型無人機、無人駕駛卡車和配送機器人,該國正在實現許多社會服務流程的自動化,例如存儲、揀選、運輸、集成和交付,這些流程曾經依賴人力。此外,中國高等教育入學率超過55%,創造了大量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才,促進更高品質發展。

謬誤六:中國人對未來缺乏信心

信心猶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過去四十年來唯一一個既沒有發動也沒有參與戰爭的主要經濟體。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希望為下一代確保更光明的未來。在東亞社會中,人們共同強調為下一代提供教育,與許多其他國家相比,這加劇了激烈的社會競爭。

為取得進展而加劇的競爭,往往為新的發展突破做好了準備。中國在航空航太、大型飛機、晶元、造船和汽車製造等行業追趕發達國家的努力已經結出碩果。

改革開放的45年發展歷程,中國經歷了問題產生、問題解決、實現增長、新問題出現、新問題解決、創造新增長的不斷循環。 對於熟悉中國歷史的人來說,當今時代正面向中國5000年文明的巔峰。中國人正在克服當前的挑戰,走向更光輝的未來。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教授兼執行院長,原文刊登於在澳洲新聞評論網 Pearls and Irritations,香港01獲授權刊登由「揚言自得」專欄作者楊志剛節譯的中文版。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