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不是來拜年
踏入龍年不久,即有「龍」來香港——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星期四(2月22日)將會訪港六天。正值新年正月,但夏主任此行顯然不是為了拜年。
夏寶龍去年4月13至18日來港六天,臨走前已表示將來會繼續安排考察。事實證明,那並非客套說話。還不到一年,夏寶龍已經再次來港考察,而且同樣長達六天,由星期四橫跨周末至下星期二。
去年夏寶龍到了酒樓、地區康健中心和康齡社區服務中心,了解地區情況、基層醫療服務發展和安老服務。今年再來,食肆的生意有好了嗎?市民看醫生還要排長龍嗎?長者有沒有得到適切的照顧?抑或夏寶龍可以問一問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醫務衞生局、勞工及福利局,為什麼公立醫院仍然會忙到有錯?為什麼仍然時有照顧者悲歌發生?
去年夏寶龍實地考察了新界北的發展用地,還在鏡頭面前強調要開發土地。一年過去,當他看到棕地和農地仍然遍佈新界時,會否直接問一問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打算如何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鄉村式發展用地打算如何善用?
去年夏寶龍到訪了港交所、金管局、科學園,這次不管會否再去,是否也會問一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商經局局長丘應樺他們,「總部經濟」的口號化成了成績沒有?為什麼「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揮之不去?
對比一年前,零售業舖租又升了至少3%,住宅租金更加升了半成,許多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還在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呼籲政府「撤辣」。習近平在這屆政府上任之初所寄語的「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香港現在是距離近了還是更遠?
去年12月李家超上京述職後,夏寶龍亦再次引述習近平對香港的指示,提醒香港政府要「把有爲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着力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問題是為什麼習近平前年說了,夏寶龍去年提了,但到現在仍然未見香港的利益固化藩籬被破除,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得到破解?
或許,這就是「兩制」。內地和香港的政治文化、治理思維不同,以致要理解中央的意思不易。或許,這也是「一國」。中國人就是客客氣氣、婉婉轉轉,力求一團和氣。適逢農曆新年,我們自然更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不過夏寶龍來港考察不是拜年。他作為港澳辦主任,是中央和香港的重要橋樑,此行當然是要把中央的期望說得更清楚——用一個香港政府也能明白、有效溝通的方式。官員應該如何理解香港的經濟社會治理失能?社會不穩雖然有政治因素推波助瀾,但更根本的資產結構失衡、產業停滯落後,政府應該如何直面?可以如何「積極穩妥推進改革」?
「一國兩制」由第一天開始就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國家在改革開放、進入世界中需要香港,同時內地的發展經驗、改革歷程亦可以為香港提供借鏡。「兩制」從來都不是此高彼低,而是各自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下走發展自己的道路,令社會進步,人民過上美好生活。中央和香港唯有更坦率的交流、更開放的互鑑,香港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