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心香港」到「香港夜繽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年4月,政府公布「開心香港」活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希望大家齊心合力,在香港多消費,一來大家更開心,二來亦幫助鞏固經濟復蘇的力度」。

結果,市民的消費不是花在深圳,就是在日本。本港零售業銷售額連跌三個月,食肆收益還未重返2019年的水平。

於是現在,政府又再推出「香港夜繽紛」,陳茂波表示希望「大家一起出來消遣及放鬆心情,這都令到我們晚市的氣氛旺一些」。

「開心香港」舉辦了大型美食市集,「全港戲院日」提供優惠票價,全港多區舉辦以本地漁農美食為主題的嘉年華,旅發局在灣仔海濱長廊一帶辦夏日海陸嘉年華,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西九文化區等響應舉辦不同活動。

「香港夜繽紛」包括了商場活動及延長營業時間,優惠價乘搭開蓬巴士夜遊特別路線,旅發局介紹本地餐廳及酒吧,在觀塘、西環、灣仔三個海濱場地舉行周末晚上活動,科學館、藝術館、太空館及大館等推出晚間活動,復辦美酒佳餚巡禮、國慶煙花匯演等。

內容不盡相同,但性質類近。市民即使不懂經濟學也會疑惑:如果「開心香港」奏效,為什麼還要「香港夜繽紛」?如果「開心香港」不奏效,為什麼「香港夜繽紛」可以成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14日出席「香港夜繽紛」啓動禮,坊間卻將焦點放了在醒獅的顏色上。(廖雁雄攝)

「香港夜不Fun」的原因是什麼?

司長提到,「香港夜繽紛」的構思背景是市民的生活習慣因為三年疫情而改變,晚上比較少外出,商舖、食肆或商場都提早了關門,「市民的選擇好像減少了」。我們不知道這個推論在多大程度上成立,這需要消費習慣調查、經濟學研究分析。但如果香港人真的習慣了夜晚不外出消費,商戶提早關門就應該是自然結果,延長營業、增加晚上活動能否倒過來改變成因,這裏有一定疑問。

再者,如果成因涉及了其他經濟因素,需要的解決方案亦會不同。例如這半年來的股市、樓市持續低迷,有人認為在財富效應的影響下,市民自然傾向減少開支。又例如利率持續上升,銀行的定期存款具吸引力,最新的7月份港元定存總額已達到3.97萬億,是歷來最大規模,這可能亦會影響了市民的消費意欲。

在消費能力方面,兩人(從事經濟活動)家庭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最新為31100元,三人家庭為37600元,分別比起2019年同期只是增加了3.7%和5.9%,扣除通脹後等如沒有什麼增長。

但另一方面,不少北上深圳或外遊日本的香港人似乎頗願意在當地消費,這是否意味他們認為外地的商品和服務更多價廉物美?當中除了匯率因素之外,我們的商品、飲食價格又是否過高?許多小店選擇冒險在駱駝漆之類的工業大廈開食肆,不是沒有原因。私人零售業租金指數已經升至一年半高位,其中九龍和新界區的每平方米租金更加達到2019年的水平。除了延長營業、增加晚上活動之外,相信還有更多因素影響着本港零售、餐飲業的吸引力。

這次「香港夜繽紛」在陳茂波領導下,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各有參與。但金融和經濟因素關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工作,市民的就業收入是勞工及福利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範疇,營商環境、牌照制度等不只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工作,跟發展局、環境及生態局等又有一定關係。李家超政府若不全面規劃,針對短期及結構成因下藥,只怕在「香港夜繽紛」之後,又要再搞多三、四、五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