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輝山乳業爆煲事件 內地民企「污染」港股?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將在周二(5月16日)公布指數檢討結果,早前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內地民企輝山乳業,如無意外將被踢出MSCI中國指數。
上月輝山股價突暴挫近九成,市值蒸發近300億元,其後,輝山大股東兼董事長楊凱承認質押股份、資金斷裂。雖然坊間有意見指,輝山事件又是內地劣質民企「污染」港股的事例,但近年因大股東押股爆煲的個案屢見不鮮,出事的既有內地民企,也有港資企業,本港證券條例務必與時並進,防止類似事件不斷重演,以保障小投資者的權益。

輝山乳業指,郭學研及蘇永海已辭任執行董事一職,輝山董事會現時只剩下大股東楊凱及葛坤,但葛坤仍然失聯。﹙輝山乳業網頁圖片﹚

延伸閱讀:單日蒸發322億市值 輝山乳業股價暴瀉前的蛛絲馬跡

押股存在風險 小股東有知情權

所謂質押股票,就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將其持股作為抵押品,向第三方借貸。固然,股票作為私有財產,大股東要抵押手上持股,以取得資金,這個行為只是商業社會中的常態。然而,一旦大股東質押的股份規模過大、大股東的個人投資失利導致無力償債,有機會導致股份遭到「斬倉」,令股價暴瀉。

如今次事件主角,輝山大股東楊凱,便被指他將手上近七成的輝山持股幾乎全數質押,有報道稱他將資金投進私人房地產項目,最終卻投資失敗,無力償債終遭債主斬倉。爆出類似問題的,還有去年7月出事的另一家內地企業德普科技(3823)。惟此並非內地企業的獨有問題,一些港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亦曾出現同類案例,例如2014年上市、2016年「爆煲」的恒發洋參(911,現稱前海健康)。而在最近20年來,港股亦不時出現因大股東未能償還押股借得的款項,後遭斬倉,終致股價崩盤。

恒發洋參主席楊永仁將股份抵押融資,最終被券商斬倉,導致公司股價暴挫。(圖片來源:恒發洋參官方網頁)

大股東押股「爆煲」事件一再重演,有人認為這和近年新上市公司良莠不齊有關,同樣不能忽略的是監管條例未有與時並進。雖然大股東押股後,客觀上債主有「生殺大權」,或引發股價動盪以至改變公司的控制權,但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規定,若上市公司大股東向銀行、證券商等「合資格借出人」押股融資,不需要向公眾披露;至於《上市規則》只規定,在上市12個月內的新股要披露押股情況,也就是說,只要公司上市逾一年,大股東便無責任公開押股資料。

押股問題積存已久 有違「披露為本」原則

故此,一般而言,大股東是否抵押了股份,小股東很多時都無從得知,若小股東知悉事件,很可能都是在大股東所押股份被債主斬倉、股價暴瀉之後,才驚覺問題,可惜這個時候,一直被蒙在鼓裏的小股東早已血本無歸。

按理而言,監管機構有責任維持市場的資訊流通,讓投資者廣泛地獲得的資訊,這也就是「披露為本」的初衷──藉廣泛的披露資料,讓投資者自行衡量投資風險。兼之,監管機構也有責任保持資訊對稱平等,也因為如此,市場上嚴禁內幕交易。但是,監管機構容許大股東毋須公開押股資料,無異於將大、小股東置於不平等的資訊環境中,使小投資者蒙受不必要的投資風險,有違「披露為本」原則。

押股斬倉沒必然關係? 公開將重演「仙股事件」?

固然,有論者、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指出,押股和斬倉沒有必然關係,只要大股東能夠準時還款、財政穩健,如何處理手上持股只是他個人問題,沒必要對外交代。此說無疑是避重就輕,須知質押股票本身就存在風險,影響股價,甚至公司的控制權,小投資者自然有權知悉,在衡量風險後,再作投資決定。再說,若然大股東認為押股無損小投資者利益的話,那麼在押股問題上採取較現時更高的披露標準,大股東亦毋須反對才是。

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並非不想幫助傷者,但擔心若就此賠償會開壞先例,透露正想辦法以其他方式為傷者提供財政協助。(資料圖片)

也有論者指出,押股資料敏感,一旦強制披露,或會引起恐慌,小股東或將股份拋售,甚至如當年的「仙股事件」般引起市場大亂。此說著實是本末倒置,須知,正正因為押股屬很可能影響股價的敏感資訊,才有披露的必要,若然資訊是無關痛癢,社會上又豈會有要求披露的呼聲?更何況,香港乃是一個成熟、開放的金融市場,本來就要應對來自四面八方、唱好唱淡的訊息,而披露押股資料,在初期或會導致一些市場波動,但長遠而言,卻是保障了各方的知情權,減少市場「異動」的必要之舉。

押股問題糾纏多年 證券條例亟待修改

事實上,對於披露押股的問題,監管機構已拖拖拉拉多年。證監會在1998年金融風暴後,曾展開諮詢,以圖根治問題,最終又不了了之。及至2004年,港交所、證監會再次討論相關問題,但又是不置可否。事到如今,押股斬倉一再重演,受害的是為數眾多的小股東,監管機構實在不能再耽擱下去。

防止押股風波重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修訂《證券及期貨條例》,對撤銷向「合資格借出人」押股融資的披露豁免,以至可以考慮加入條文,要求大股東一旦出現債務違約風險,就要即時披露其押股詳情。只有這樣,才能根治由來已久的問題,讓小投資者及早得悉投資的潛在風險,在資訊流通、消息對稱的市場環境下,作出理性投資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