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明發展不能教條化
中共的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下簡稱「二十大」)周日(16日)於北京開幕,本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總書記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報告時,總結並肯定了過去兩次大會十年的工作後,便開始闡述作為今屆主題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兩個特色
眾所周知,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的根本則是馬克思主義。習近平解釋,中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卻並非要「背誦和重複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把它「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要運用其科學世界觀及方法論,基於現實、與時俱進作現代化的實踐。
而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其一是,它是專門用於處理中國問題的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馬克思主義精神與中國文化和價值觀融合,實事求是地處理中國應該如何達到現代化的大哉問。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第二個特點是中國不盲目跟從以往的老路。中國踐行社會主義並非指中國完全按照着以往馬列思想的教條,又或是冷戰時蘇聯或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的例子走老路,而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亦即是習近平所講「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因時制宜
當下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十八大以來十年國內國外局勢急速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然是因時制宜,現代化的內容亦需要有所改變。二十大的報告延續了以往的內容,劃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兩個階段,進一步將其內容簡化為五個重點方向,分別是實現人口規模的巨大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的現代化、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及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
中國推動中國特色現代化的過程,是本着社會主義的理念進行。例如中國一直堅持的脫貪攻堅、共同富裕、房住不炒、反對壟斷,又或甚至是動態清零政策也好,背後的理念都是改變分配結構、收窄貧富懸殊、提倡社會公義、確保所有人民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但同時,推動社會主義理念必須以中國社會現時的實態為藍本。中國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的社會現實,照搬其他地區的制度不見得就會行得通。又例如,雖然社會主義強調分配,但過去的經驗已說明共產均富不鼓勵生產力,造成「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現象。因此,中國推動共同富裕政策除了追求分配上的公平正義外,卻又強調其並不等於均富,而是壯大社會中產,減少極端情況,並堅持按勞分配的基本精神。
香港人或以西方理論為中心的人在理解中共時,盲點是他們往往認為一種思想代表一定的既有模式,而堅持某種主義,不管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又或是民主也好,便代表一定要按着一條教科書式的道路前進。不少香港人總以為現代化和民主政治只有西方那一套模板,也有很多人以為中國改革開放便代表放棄社會主義,正正是落入這個思想的局限中。
另一方面,既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因應中國國情而設,這亦說明了為何國家會支持香港繼續實行「一國兩制」。香港與內地有着非常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結構與問題實在差異,將內地的那一套照搬至香港效果亦不會理想。反過來說,香港行「一國兩制」中所指的「資本主義」,也不應該是教條式的資本主義,而是應該因時制宜、能針對現有的問題作出解答。就好像才上任不過兩個月的英國首相卓慧思,其執政理念便是復辟40年前戴卓爾夫人時代的那種資本主義,結果政策引起巨大不滿。因此,香港的為政者必須有自己的想法,就香港的情況作施政,不應只是對其他方向照抄照搬,這正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