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 國家好、香港好
周日(3日)是中港「債券通」開通五周年紀念。債券通是中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機制,容許內地與香港的投資者互相投資對方的債券市場。過去,中國債券,尤其是國債的主要買家都在內地,但債券通的開通方便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這個資金自由港投資內地債券產品,大大幫助於人民幣債券的國際化。
隨着愈來愈多境外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證券,他們相應的風險也在增加。人民銀行、香港證監會、金管局周一(4日)發表聯合公告,指內地與香港將推出新的互聯互通計劃「互換通」,讓境外投資者有更多工具可以對衝利率等因素帶來的風險。按初步安排,互換通將在六個月後啟動,首先會開放「北向通」,容許境外投資者與內地交易利率互換產品,例如利率衍生工具等。
香港與內地互惠互利
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改善,反映香港在內地金融市場國際化上的重要角色。2017年7月債券通開通至今五年間,境外持有中國債券的總量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長,債券通的「北向通」亦由首月交易只有310億人民幣,升至上月6,750億人民幣。現時,境外投資者只佔內地債市的2.7%左右,尚有很大發展空間,而且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中國未來關鍵的發展國策,也即意味着香港還有更多空間利用互聯互通機制發展距境金融業務。
香港在中國金融開放有着特別珍貴而稀有的價值,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港出席回歸25周年活動期間提及「「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以及表示要維護及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證明了國家對於香港的重視。剛上任的特首李家超周一出席債券通周年論壇時亦強調,香港的「一國兩制」便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雖然過去幾年一些人因為社會運動、《港區國安法》的推行、中美角力等因素斷言「香港已死」,但只要香港能抓緊這份機遇,前景仍然光明。
香港應發揮更大的功能
內地金融市場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與香港息息相關。香港雖然已在推動這些事上有一些貢獻,但也不應滿足於現狀,需要把握時間發揮更大的功能。前金管局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周日在電台節目中受訪時,便提及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考慮到中美金融戰始終有可能發生,他表示長遠而言香港必須減低對美元的依賴,而要做到此,又只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他又批評香港過去推動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只限於經常項目,不包括資本項目,認為香港在相關問題上處理得太慢。
雖然短期內美國打擊香港金融的機會仍然不大,但將弱點長期暴露於人前終究不是辦法。香港要化解來自美國來的政治風險,無可避免地要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減少所持的美元資產,長遠而言甚至與美元脫鈎。但人民幣在國際流動上仍然不夠成熟,這令香港在維持與美元的關係上進退兩難,一時三刻內難以找尋美元的代替。要解決這個兩難,香港只有更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既是幫助人民幣,其實也是為了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