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以鐵路宏開西北新篇章——對第六屆政府班子的寄語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第六屆政府管治團隊將於李家超帶領下,在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前莊嚴宣誓,未來五年需要竭盡所能,向市民兌現政綱內容,並繼續完善並執行上屆政府的跨屆期施政佈置。其中一項重中之重,便是推動落實開發北部都會區。展望未來五年,對於北部都會區是關鍵的奠基期,使香港與大灣區城市聯動,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此時間段可謂定石。

來稿作者:梁業鵬

具藍圖需思量配套 交通為諸事之首

本人於社區深耕多年,觀察目前情況,天水圍公共交通配套多由北往南前往市區,巴士路線需要「兜完」大部分天水圍屋邨,再經過天水圍南離開。「先北後南」的路線設計,使天水圍南成為尾站,令鄰近傳統市區的相對優勢,變成上車必當「沙甸魚」的絕對劣勢。錯誤規劃,亦造成天北轉車煩、天南上車難的困局。

李家超政綱中明確表示將北部都會區視為香港的新發展引擎,將其納入其六大核心政策之中。北部都會區與大灣區特別是深圳的聯動,劍指科創,為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協同效應,正正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定位。然而,面對急速日新的發展,香港在科創發展板塊本應急追落後,要靠新政府班子在政策與規劃上拆牆鬆綁。以目前可見香港西北一帶的城市規劃,受限於前人思路與佈置,比如住屋、交通、社區配套,仍然是小區零佈、五臟俱全的方式存在,但面對未來急遽增加、洪峰將臨的社區與交通需求,必將不勝負荷。

以鐵路為血管 豐富新界西北肌理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提及,《策略》目標吸引大量較年青的人口遷入新界北部地區,政府將率先把北部經濟帶整合為北部都會區,藉其接壤深圳的區位優勢,促進香港融入國家和大灣區的發展大局,並以港深融合發展為助力,把北部都會區發展為香港第二個經濟引擎和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眾所周知,香港之所以能於過去四十年推動都會進步成型,人才跨社區就業,主要因為公共交通及鐵路帶動的高密度緊湊型城市發展模式奏效。鐵路縮地成寸,促進人流,有效利用緊絀的土地資源,將香港建成了一個世界級的大都會。既然政府有意推動於香港打造一個新都會區,勢必需要加強區中人流的輸入輸出,形成管道。加強現時鐵路網路,匯通本地,甚至連通灣區,正式實現一小時舒適生活圈,應是未來政府的思考路向之一。

北部都會區大概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北區已有鐵路從上水通達羅湖,而在元朗方面,處於核心的洪水橋、廈村幾可稱為一街之隔的天水圍站,人口超過30萬,卻只有一個鐵路站將人員拉動。現時貫通屯、天、元的西鐵線的載客量幾近飽和,而隨著洪水橋、橫州的新發展,加上屯門車延線的開通使客量大增,單以一條西鐵線實未能應付將來新界西北的發展進程。面對將來目標容納約250萬人居住,提供65萬個職位的宏大藍圖,現時思考加強載量與聯通關口直通深圳,實有必要。

我建議來屆政府研究新設鐵路路線,參考天水圍明渠走向,由天水圍北出發,在天水圍醫院、屏山旁、洪水橋再前往市區,拉動北部都會區核心往南通往傳統工商區域,更建議預留發展空間,由天水圍往北伸延,成為第三條來往中港兩地的鐵路。

面對國際和國家發展朝向多元及創新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香港以北部都會區作為切入點,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力圖從根本上解決香港青年的就業前景和長足發展。我非常期待李家超先生帶領新一屆政府班子,多到北部都會區兩個核心走走,將發展建設情況緊緊把握,將競選承諾及早兌現——同為香港開新篇。

作者梁業鵬是民建聯元朗支部社區主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