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的G7與金磚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代表先進工業國家的七國集團(G7)及代表幾大新興市場的「金磚國家」組織最近分別都舉行了領袖峰會。有趣的是,這兩個組織都花了不少心思去爭取亞、非、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G7峰會今年邀請的旁聽者包括中國以外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印度、非盟輪值主席國塞內加爾、非洲大國南非、拉美及加勒比共同體(CELAC)輪值主席國阿根廷、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及東盟第一人口大國印尼等參加。而金磚國家峰會以線上形式舉行,本身就包括了上述的南非。根據俄羅斯外交消息,阿根廷已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的擴張組織「金磚+」,有傳印度和印尼兩國亦有興趣申請加入。

相比起與這些亞非拉國家經濟發展階段比較相似的金磚國家,G7國家與它們的發展差距非常大。G7積極邀請這些國家,反映了這個先進經濟體組織漸漸意識到西方先進國家獨霸世界話語權的時代已不復再,如果要它們的議題在國際上起到更大影響力的話,便要爭取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兩大陣營拉攏中立勢力

近年,西方與中俄的在意識形態及利益立場的衝突和對立愈來愈明顯。西方先進國家試圖圍堵中國,以及今年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試圖孤立俄羅斯的經驗,但卻已不像以往般一呼百應,例如G7的貿易禁令面對俄羅斯似乎起不了關鍵作用。這令美國為首等先進國家明白,一旦發生冷戰般的陣營對立,只包含先進國家的陣營並沒有足夠勝算,也因此拉攏中、俄以外的新興或發展中國家自然成為它們的新目標。

對於中國而言,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合作則不是陣營對立的問題,而是中共自建制以來的國家定位。1955年,第一次亞非會議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出席的情況下於印尼萬隆舉行。當時,中國代表排除萬難參加會議,並在面對眾多對共產主義的質疑下,強調「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結果,這場萬隆會議所奠立的和平合作、互相尊重精神亦成為了中國外交的基本信條。近年,中國更進一步提倡在新時代發揮萬隆精神。在2015年萬隆會議60周年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的亞非領導人峰會上便提出了發展中國家要合作發展得到共贏的主張。

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於2015年4月19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和萬隆舉行,系列活動的主題是「加強南南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 (新華社)

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是什麼?

60年前的萬隆會議促成了冷戰時期的不結盟運動,今日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也不想捲入中美兩大版塊的角力,亦不想在兩者之間選邊站。在可能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當然想同時和西方及中、俄等合作。不過現實的情況反映,先進國家的利益似乎與發展中國家愈行愈遠。

比起以往只是空談中國威脅論、高唱民主普世思想,G7這次會議明顯對發展中國家關心問題有更多著墨。G7今年推出了「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GII)」,宣布將在未來5年募集6,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興趣基建,被認為是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競爭。

然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G7的承諾太少、也太離地。新的基建計劃與去年G7的「B3W」似乎是換湯不換藥,但「B3W」似乎已經石沉大海,新的基建計劃也有可能面臨相同命運。G7國家各自面對嚴重的內部經濟問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就坦言,無法單靠公共部門集齊這筆錢,必須要引入私營資金。然而,西方企業在基建方面,無論在價格和質素上也難與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競爭,難以相信西方有會大量私人資本參加這些看不到明顯利潤的投資。而且,現在G7的政府各自都處於弱勢,既有特朗普退出TPP的前例,發展中國家也擔心假如五年後這些政府換屆,基建計劃會否被推翻。

圖為2022年6月26日,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埃茂宮出席G7峰會的(左起)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約翰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並排而站,拍下大合照。(AP)

更重要的是,基建計劃有點「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感覺。現在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更迫於眉睫的問題是先進國家集體緊縮所造成經濟衰退風險、俄烏戰爭所引發的糧食、能源高企問題。G7在這次會議幾乎沒有能回應這些問題的方式。發展中國家並不積極於指責俄羅斯,只是想戰爭盡快結束。但G7基於政治立場只能繼續宣稱無限期支持烏克蘭,而加碼對俄的經濟制裁也不見得可以阻止俄羅斯,這更令發展中國家擔心戰爭會曠日持久,油價和糧價高企難以平抑。而且,西方國家面對失控的通脹問題,亦沒有力量去擔心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

相比之下,金磚國家的組織既不標榜政治意識形態,又強調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之間互相合作克服困難,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似乎更有吸引力。這也是為何,G7峰會的結果在發展中國家間並沒有激起多少火花,但今年的金磚卻似乎引起了不少討論,在會議後便有傳一些國家想加入「金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