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是不會自然到興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候任特首李家超周一(6日)在本地報章刊登文章〈「我們的25年」萬眾一心 同開新篇〉,一邊講述自己在警隊及政府的經歷,一邊細數回歸25年中香港的變化。他形容在保安局九年間,面對了包括反國教、佔中等一連串抗拒「一國」的行動,以至於國安法實施後才控制住亂象,強調「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繁榮穩定」、「只有在社會安定平穩的環境下,才可以推動經濟的長足發展」。

國家安全無疑重要,我們也認同穩定是一切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更值得人關心的問題是,現在香港局勢大致穩定下來後,政府到底什麼時候才願意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改革,是否懂得化解香港多個深層次矛盾。

社會已回復安寧

國安法雷厲風行,多名政治或社運人物先後被捕及起訴,不少仍被關押,已對犯事者起了足夠的警誡作用。而隨着參與反修例暴力示威的被捕者的案件陸續提堂,不少被判有罪並處以徒刑,反政府示威基本上自2020年起亦不復再見。除了零星的好事者仍在鼓吹抵抗政府之外,偏激及暴力的社會運動已經基本停止,亦不再有廣泛的社會支持。

大型暴力示威已不再,社會基本上回復安寧,正是「由治及興」的好時機。(AP)

比起社會運動,2020年後疫情嚴重打擊本港經濟,大部分市民更關心如何渡過經濟難關及疫情。例如疫情早期不少市民抗拒政府所推出的防疫政策,但在第五波疫情後為了社會早日復常、恢復經濟活動,社會亦沒有再興起針對政府措施的廣泛不合作運動。如果說「只有在社會安定平穩的環境下,才可以推動經濟的長足發展」的話,現在無疑是處於這種環境之下。

如何才能由亂到治

現在社會既已大致回復安寧,市民亦期望能關注於經濟發展,政府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氣勢深化社及經濟改革。一方面,政府要處理好分配問題,將經濟成果更好地分流至社會基層;另一方面,政府要處理好發展問題,增加社會發展的動力,創造新的機會,讓年青人看到更多不同的出路,而非只能繼續走老路。

穩定雖然是發展的前題,但社會穩定、治安重拾之後,社會並不會自然地「由治及興」,必須有人主動作出改變。如果香港政府止於維持穩定,繼續以過去那種無為而治的心態管治,那香港的深層次問題並不會自然解決或是緩和,社會不同階層的不滿只會繼續累積,直至另一個爆發點。也不能期望有一天會像過往一樣,什麼也不做但機會卻自然地落到香港身上。未來的政府必須更加主動出擊、果斷行動,推出更多的政策促進改變。誠然,就如李家超在同文中說,未來五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五年。香港已經守株待兔浪費了25年的時間,不能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