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三招打擊炒場 根治問題尚未足夠
康文署在本周三(11日)宣布再推三招打撀炒賣署方康體設施場次,下周一(16日)起生效。三招雖然可進一步打擊「排隊黨」,但相信仍未助市民擺脫炒場集團。
因應放寬疫下運動設施限制令「炒場」亂象重現,康文署一再出招,繼月初提升租用人兩次不在場使用設施的違規罰則至禁止預訂90天後,再推三招。這三項措施分別是網上預訂比櫃枱及自助服務站早15分鐘開放預訂,禁止轉換團體申請者轉換活動負責人,以及容許租用人用「智方便」訂場。首兩招旨在打擊「排隊黨」和轉讓場次,第三招是加強實名制功能。
署方要確保申請者非電腦程式
康文署維護運動人士的權益值得肯定。在三招之中,坊間的焦點在於網上優先訂場,網絡討論區以至有受訪籃球教練也擔憂炒賣集團會轉戰網上,透過電腦程式訂場。雖然現時政府已經容許網上訂場,但新措拖或許會刺激「炒場」集團加強運用電腦程式搶租,署方要留意在鼓勵網上訂場後,流量會否增加導致系統失靈。為了打擊炒場,署方就要確保網上訂場申請者均是真正需要運動的市民。方法之一是參考部分演唱會售票的方法,在訂票過程中要求申請者回答與運動相關的簡單問題。當然,隨着技術成熟,集團仍有可能透過程式自動回答問題,但至少可以在換取一段時間的正常訂場秩序。
另外,若然有群體難於使用新措施,例如網上訂場會否難倒長者和視障者等群體,署方要顧及並提供支援。
在上述三招之外,坊間一直建議康文署加強炒場者的罰則,例如增加不取場的後果,除了停賽外還要加入罰款,又要求署方職員加強檢查場地使用者身份和「放蛇」巡查,並繼續向學校洽商開放體育設施和新增運動場館給市民。署方要多管齊下,方可助市民和團體擺脫「炒場」集團。
打擊演唱會黃牛票 政府要找數
不只運動場次的炒賣,演唱會門票的炒賣亦令人頭痛。近期有歌手和男團的演唱會票價被炒賣,部分甚至以萬元計。有人認為演唱會非必需品而且有價有市,二手票務市場沒有必要受干預,可是社會上有集團專門搶佔資源而謀利,早已超越自由和公平交易的原意,需要法例規管。
針對門票炒賣,有主辦團體曾嘗試以實名制、座位抽籤、訂票時回答問題等自行阻止炒賣。私人機構自行約束黃牛黨是好事,但政府加強介入的話就相得益彰。問題是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在2019年4月表示,會在同年7月於立法會討論修訂《公眾娛樂場所條例》,把打擊黃牛票的法例延伸至紅館和伊館並加重罰則,但局長已換了兩人,議題至今仍未有進展,令炒賣者得以維持生存空間。
市民工作忙碌,體育娛樂是調劑生活的重要部分,不少人更從中覓得志向。政府近年已較積極理順康文場地管理,但與根治場地和門票炒賣距離尚遠。當任期還剩下約個半月,官員能否在打擊炒賣集團上多做一步,令市民記得政府在民生事務留下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