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金融市場信心 承接中概股回流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由於國際環境劇變、全球央行「收水」等多重因素而動盪不安。然而,在眾多市場當中,內地與香港股市的表現尤為差,僅比被西方強烈制裁的俄羅斯市場要好。

內地和香港股市的積弱除了上述的大環境因素之外,尚有其本身問題。首先,自去年初以來,中央政府推出多項監管政策,令多間主要科技及房地產公司受到頗大打擊。此外,外國投資者擔憂中國企業被捲入中美角力當中,正在提高中國企業的風險評估,引致其估值下滑。另外,今年以來內地經濟放緩、加上疫情反覆引致多城封鎖等都令中國股市陷入低迷。而比起內地,香港股市的情況更為嚴重,恒生指數自去年高位已下跌了近三成,而恒生科技指數更下跌了近三份之二。

中概股回流令人擔憂

股市表現不只是差強人意,更開始影響到對內地經濟和民營企業的信心。雖然沒有明顯的調查,但中概股集體快速的下跌與估值下調明顯「跑輸」其他地區,說明了市場對於中概股的認同和信心已陷入近年的新低點。即使大量中國公司的估值已迫近歷史低點,但一些華爾街股行卻公開呼籲中概股為「不可投資」(uninvestable),認為風險過大。

2021年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近50隻股票年內跌幅超過80%。(資料圖片)

我們之前亦指出過,投資者對中國企業失去信心,長遠而言對內地民營企業集資和經營都會造成問題,結果將大大阻塞中國經濟和創新發展。除此之外,這對香港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企業由於在美上市正面臨很多挑戰,有很大部分打算回港雙重上市或是二次上市。中概回港上市潮本來對香港而言是個機會,但如果國際投資者認定這些公司的股票無法帶來利潤,那只會令集資過程愈來愈困難,最終引起拋售造成新股剛上市不久便「破發」(低於發行價)。假如香港股市上市的股價不斷出現破發現象,當中甚至有些可能被編入本地主要指數,最終又會令香港股市更不受資金所青睞,造成惡性循環。就好像從美國回港雙重上市的知乎,本周五(22日)掛牌首天便大挫23.5%「破發」。假如未來有更多中概公司回港上市後再破發,那情況將相當令人擔憂。

支持經濟要更有力度

中概公司最大的問題來自於經濟下行、營利失速等基本面。雖然近來內地已積極表態支持經濟發展,但政策力度似乎未足以扭轉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市場仍然反覆尋底。只有內地繼續堅定地推出更有力的政策支撐經濟,才能改變當下的悲觀情緒。

由於外部環境影響,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有下行壓力,市場預期中央將出台比較寬鬆的政策。

中概公司的根本問題在於內地的經營狀況以及中美角力的大環境,這些都並非香港獨力所能解決,但香港亦不是束手無策。面對股市行情低迷,香港可以考慮推出一些權宜之計,雖然治標不治本,但卻可以穩定波動,為市場重新帶來信心。例如,考慮動用政府的基金入市支撐大市,像外匯基金當中,有接近7,425億投資於股票,但當中只有1,832億用於投資本地,只要加大投資本地比例便可以輕鬆入市支撐信心,緩減市場的恐懼情緒。又或者,暫時強化監管未曾實現盈利的公司會否出現估值過高的問題,減少上市後馬上破發的問題,又或是暫時限制恒生指數公司收編這類企業進主要指數,避免刺激指數波幅。最後,港府單獨之力終究作用有限,故應多與內地政策當局溝通,反映問題及互相協調,令中概股回流能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