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深圳兩年內超越香港 建制派「靠嚇」?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周一(3月6日)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小組會議,會後代表團團長譚惠珠引述張的發言,指深圳能在兩年內超越香港,提醒香港要把握機遇。譚惠珠沒有多加闡釋張德江的意思,但一般人看來是指深圳市生產總值(GDP)將在短期內超過香港。雖然對一些香港人而言,深圳超越香港的說法未必中聽,但深圳已逐漸超趕香港卻是不爭事實,香港要加警醒。

范徐麗泰指張德江以用深圳為例子,激勵港人。(陳嘉洛攝)

「教訓」口吻令人抗拒 深港競爭卻應正視

香港被內地某些內地省市超越、香港的競爭力被某些內地省市比下去,這類說法近年都經常出現,但不少香港人卻少有理會。除了因為評鑑競爭力的內地機構水準參差、部分更涉及造假,亦可能因為提出這些警示的,不少都是建制派或商界,而且往往是帶著「教訓」的口吻,令很多香港人聽起來很不舒服,甚至感到抗拒、反感。

但撇除這些因素,深圳將超越香港的說法,的確值得香港人深思。固然一個城市的優劣,不能只看GDP,因為GDP高也不代表民眾滿意生活。不過,經濟成長是推動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香港在戰後經歷一次次的城市競爭,在競爭中遇強愈強、增強國際地位,才成為今天亞太以至國際級的大都會。

或因如此,不少香港人對深圳的認識,仍是那個假日時北上按摩、買「老翻」的消閒去處,但是現實上的深圳,在不同領域已經趕上香港,甚至大有超越香港之勢。其中一個明顯例子,就是曾經雄視亞太區的香港航運業,但本港在世界貨櫃港口的排名,早在2005年被上海、新加坡趕上,深圳也於2013年超越香港。

航運金融漸被超趕 香港創科遠遠落後

可能有人會認為,香港早已轉型,由往日的航運中心,變成今天的國際金融中心。當然,香港金融業特別是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深圳仍難望項背,但若看市場活躍程度,現時深圳股市日均成交額動輒已兩、三千億元人民幣,相比起每天成交額僅數百億元,最多亦僅千多億元的香港股市,深圳股市的活躍程度已大大超越港股。而且對一些內地新興產業而言,在深圳股市上市可能要比來香港上市更吸引,如內地最大物流公司順豐便選擇在深圳上市──其創辦人王衛,更是一名香港人。

香港人更應認識的是,深圳已將未來押注在創新科技的發展,由政府大力推動創業、培育創新項目,除吸引騰訊、華為、航拍機公司大疆(即DJI、由香港科大畢業生汪滔創辦)等科技巨擘在深圳設立總部,更透過舉辦大大小小的創客(makers)交流活動,吸引國內外的創客參加。當一些香港人對深圳科技發展的理解,仍停留在往日抄襲、山寨盛行的年代,但現實卻是深圳已漸漸由模仿走向創新,更成為內地的科技發展集中地,一些香港的創業者也走到深圳尋覓投資者,因為投資者願意注資,實踐理念。但在香港,當社會仍沉醉在股市、樓市製造的表面繁榮之中,繼續視投資創新科技是「High Tech揩嘢」,結果有一天深圳真的超越了香港,真的不可能嗎?

香港若再故步自封 跑輸深圳只差時日

前幾年的「深港同城」,以及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剛剛提出的「粵港澳城市群發展規劃」構思,令不少港人感到香港受蠶蝕。不過,歷史證明,若香港抗拒參與其中,就等同放棄了與內地合作互補、並在城市合作和競爭中尋找自己的路的機會。

現時香港正聚焦特首選舉,而三位特首候選人也提出香港產業願景,例如金融、創科、旅遊、物流、專業服務等。誠然,經濟轉型非易事,除了要政府投放時間和資源,社會大眾亦要有所認知。可能,由建制派人士以訓斥的態度說深圳將超越香港,令不少香港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但港深競爭是事實,香港逐漸被深圳趕上、甚至超越,更是必須要正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