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讓台灣感受到了痛嗎?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就有不少人將台灣類比為「東亞的烏克蘭」。雖然台灣與烏克蘭有着非常不同的歷史脈絡,不過國際輿論確實因此而更關注於台灣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本周,美媒CNN就指烏克蘭戰爭觸發了台灣的資本外逃,根據華爾街銀行的分析估計,過去一個月台灣資本外流已超過2021年整年的額度。
這反映了不管中國會否真的武統台灣,但資本總傾向於規避戰爭風險,尤其是長期投資的資本更看重地區的穩定性。台灣當局如果挑戰大陸的政治紅線,其經濟也將長期走向衰弱不振。
戰爭風險破壞經濟前景
根據CNN所述,烏克蘭爆發戰爭後,投資者擔憂大陸會向台灣動武,因而開始大規模地拋售台灣資產。有台灣證券董事估計,在過去三周內外國投資者拋售了價值169億美元的台灣股票;而投資銀行高盛分析師則估計,過去一個月內,台灣流走了約156億美元的外國資金,已超過該行估算2021年全年流走的額度。
雖然台灣過去已持續十年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但俄烏戰爭所引發的資本流出問題比過往都要嚴重。戰爭風險的存在對長遠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會只存在於外資流出的問題。風險系數提高最終會反映在實體經濟與人才流動等問題上。
例如,過去多年台灣實體經濟發展乏力,尤其是薪金上升嚴重落後。從2012年至2020年間,台灣的薪金中位數才累計上升13%,反觀香港同期上升37.3%。經濟發展停滯,有人滿足於「小確幸」,但也有不少台灣年青人及高端人才開始外流到大陸謀生,這已成為台灣近年的普遍問題。如果戰爭陰影繼續困窘台灣,資金人才都會面臨重壓,長遠而言將破壞台灣的競爭力。
台灣不應自我實現
顯然對於台灣而言,與大陸維持高度緊張局勢並不合符其民眾的利益,只能為一部分「台獨」政客賺取到政治本錢。內地雖然多番強調和平統一的願景,不過亦已警告台灣及美國當局,「台獨」是一條不能跨越的紅線,只要台灣與美國當局仍然操弄「台灣牌」,武統不能說完全不可能發生。
即使有幸政治矛盾未有觸發戰爭,但戰爭的威脅存在必然影響台灣民眾的生活。在2月底爆發戰爭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指美國不斷渲染戰爭令外資大規模撤離烏克蘭,威脅到烏克蘭的經濟穩定,與台灣當下的困境便非常相似。台灣人經常自比為「烏克蘭」,那麼前車可鑑,就更應該避免自我實現。
台灣的陸委會本周五(25日)剛公布一項有關於兩岸關係的最新的調查,87.4%台灣人希望兩岸能「廣義維持現狀」。既然台灣人希望要維持現狀,就必須明白現實中台灣如果選擇「台獨」將有顛覆性的後果。台灣並非沒有選擇,到底是選擇成為美國的政治工具,為了虛幻的「台獨」而負起戰爭的風險,還是與大陸和平共處、減少彼此的磨擦,這是廣大台灣民眾應該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