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風險謹慎應對 施政要夠深謀遠慮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今年以來,在烏克蘭戰爭等眾多因素刺激下,全球經濟危機湧現,中國金融市場自月初以來更經歷了嚴重的暴跌。市場情緒低落,上周國務院劉鶴主持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專題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推出收縮性政策等政策宣示,成功平復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本周一(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再次討論了如何穩定經濟大盤及市場預期。會議除了確認今年會推出大規模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外,並再次強調經濟「穩字當頭」、「不搞大水漫灌」的講法。

由於外部環境影響,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有下行壓力,市場預期中央將出台比較寬鬆的政策。

政策未有重大轉向

從這次會議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央對於應對經濟風險所推出的政策仍然是相當含蓄的,重視讓企業渡過難關而非大搞貨幣寬鬆及刺激。例如這次會議最具體的政策是退還高達1.5萬億的增值稅留抵退稅,但這本質上與一般退稅和減稅並不一樣,不會為企業增加收入,只能提高現金流,幫助面臨資金鏈斷裂的企業支撐過當下的經濟困難局面。

中國的增值稅是指對企業買入原料和賣出貨物之間的差價所徵的稅項,是中國主要稅項之一,佔全部稅收約六成。具體計算方法是以賣出貨物的價格乘以稅率再扣除買入原料的價格乘以稅率。不過,企業並非經常都可以馬上將貨物轉手成功,有些月份會集中購買原料,等待到往後才積極銷售貨物,這做成有時候增值稅會成為負數(即報稅期內買入原料比賣出貨物的價格要高)。在一般情況下,增值稅成為負數只會記帳成為「留抵稅」,而所謂「留抵稅」退還即是將這筆「負數」稅項退還企業。由於貨物日後終會銷售,退還留抵稅並不代表企業交少了稅,只是代表它們可以留待日後成功銷售後再交,變相只是幫助企業增加現金流,以及令企業更易囤積原料。

當下全球供應鏈大受破壞,這政策可以讓企業有更佳的條件去累積生產原料,避免因供應鏈中斷而陷入停產情況。另一方面,政策也是集中緩解現金流較吃緊的中小型企業而設。從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出台來看,中央的經濟政策仍然相當有針對性,小心翼翼地避免全面寬鬆刺激。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稱,通脹上升風險增加,是時候撤銷通脹只屬「暫時」的字眼,又指適宜考慮提早數個月結束「收水」減買債的行動。

不能為解決問題而製造更大的問題

其實,李克強在會議中仍然是重申「穩字當頭」及「不搞大水漫灌」等近年中央經濟政策的重點。他強調的五個「穩」當中,第一項便提及「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可見中央沒有因為經濟下行風險而改變了政策核心。事實上,本周一人行公布的3月LPR利率維持不變,1年期為3.7%,5年期為4.6%,並沒有如一些評論所估計的寬鬆。

當然,假如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央仍然保留更多的貨幣及政策工具可以使用,將來會否出現更寬鬆的環境尚未可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央並不希望因為過度寬鬆而埋下經濟和金融炸彈。遠的教訓是2008年中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四萬億政策,抬高了資本價格,加大金融槓桿,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幫助可能不及其所埋下的金融風險。近的教訓就好像美國在2020年因應新冠疫情而推出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結果引致了當下美國數十年未見的高通脹環境。

正所謂前車可鑑,施政要有遠見及全面,切不可以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而製造更大的問題。這點深深值得為政者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