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未止、第六波勢來 社會莫急抗疫鬆懈
第五波新冠疫情只是剛過高峰,遠未結束,本周二(22日)染疫人數仍逾1.4萬,245人死亡。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提示第六波會來臨,要社會做好準備,尤其是市民接種三針疫苗和及時發配抗病毒藥物。毋庸置疑,抗疫是持久戰,現時絕無理由鬆懈。
距離政府下月20日第一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仍有一個月,不少市民已經忍不住外出,港大醫學院在周二的記者會提及八達通出行數字繼續從3月初的低位回升。市民個多月來忍受嚴厲社交距離措施,加上因為染疫或成密切接者而居家隔離,趁近日疫情稍緩外出,可以理解。不過,觀乎前一日(21日)晚上的公立醫院在不斷加病床下,病床使用率普遍依舊較第五波爆發前高,就知道公院仍然超負荷,疫情仍然嚴峻。
第六波或致約1,500死亡
市民繼續嚴守社交限制,既可加快第五波疫情完結,或更可助縮減兩三個月後出現的第六波疫情規模。根據港大醫學院最新疫情模型推算,現時市民更多外出,加上政府在下月起恢復幼稚園和小學面授課堂,和海外染疫港人「走漏」入社區,會推高新冠病毒即時繁殖率到高於1,即社區感染數再次上升,牽起新一波疫情。雖然每天感染數目會較第五波少,疫情持續時間會較短,現有醫療系統能夠負擔,但在部分時期每天仍有300多至500多人入院,總共有1,540人死亡。可以說,如果市民減少聚會和外出,而政府的酒店檢疫有效加上加快安排疫苗接種服務,應可以壓低病毒傳播規模,減輕醫護壓力。畢竟新冠病毒已奪數千性命,我們要盡力避免更多人步上這條不歸路。
過早鬆綁 疫情不消
眼看歐美和亞洲多國開放邊境和社交鬆綁,香港市民難免羨慕,希望早日跟隨。可是當下鬆綁不見得全然是好事,西歐疫情已在上月底至本月初回升,例如英國從3.1萬上升逾倍至7.1萬宗。更重要的是,英國疫情亦開始壓迫醫院。月初每30名70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人染疫,而染疫入院者的數目在兩周內上升38%,有醫療學者在受訪時認為英格蘭取消強制居家隔離令疫情難以控制。美國病毒學者留意到英國疫情升溫,已呼籲美國政府及早預備,包括加快為國民接種加強劑。若果香港政府順應不少市民要求,放寬社交限制,就是不負責任,第五波疫情將尾大不掉。
即使如Omicron般較溫和的病毒株,一樣可以拖垮香港的經濟社會。政府日前公布復常路線圖,前提是疫情是按專家估計趨緩,市民不應錯誤理解為一定發生,而是要靠人人努力。縱觀全球,疫情未見消退,更像波浪般時緩時急。世衞組織強調新冠病毒未展現季節性或可預期的演變特徵,病毒仍在世界各地互相傳播,並針對免疫力較弱的地方肆虐。因此,香港人絕對不可心存僥倖,認為第五波疫情令「社會免疫」。相反,政府要爭取疫情趨趨緩時繼續充實醫藥裝備,做好病人分流,民眾要完成疫苗接種,減少非必要外出和聚會,為第六波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