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舍照顧如苦差 員工待遇需改善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疫下安老院舍人手極為短缺,政府表示現時需增聘2,000至3,000人在安老院舍工作。社會福利署在上月底向內地緊急招聘千名臨時合約照顧員,以及放寬「補充勞工計劃」下部分限制,加快津助院舍申請輸入護理員。疫情急轉急下,即使月薪達3.1萬元,惟現時「內援」人手不似預期,反而引來3,000本地人表示興趣。薪金似乎抵償了應徵者對染疫的風險和龐大工作量的障礙。照顧工作有價,政府和安老業界必須提升照顧員薪酬、待遇和晉升階梯,吸引和挽留護理人手。

羅致光在周一(14日)表示首三批約120名內地照顧員已經投入工作或在受訓,另有約240人預計在本周內抵港。這個人數不足社署計劃下的四成。另外,當局早前公布有時限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部分規定,包括容許津助院舍申請輸入護理員。勞工處過去一周共批出99宗申請,涉及數百名外勞。

本地應徵踴躍 反映過往薪酬不吸引

在危急時期,政府放寬輸入內地勞工照顧長者無可厚非,但內地人少不免擔憂香港疫情,單靠高薪金未必打動他們短期來港工作。相較之下,羅致光在上周四(10日)受訪時指出,已有3,000名本地人表示有興趣加入當照顧員。他們較掌握本地疫情,若社署能全數聘用他們,將可大大紓緩院舍的人手短缺。

安老院舍基層照顧人手嚴重不足,當局應提供更多資源招聘畢業生,進行較為低中風險的安老護理工作。

從數字上看,政府似乎低估本地人應徵的積極程度。或許他們有一部分純粹是「騎牛搵馬」,在失業期間找份短期工作幫補生計。無可否認,疫下院舍照顧工作可說異常辛勞,照顧員平時要為長者服藥、餵食、洗澡,牽涉扶抱等勞力範疇,現在更要每天長時間穿保護衣,觀察長者有否染疫和其病情,甚至要閉環生活,長者身體狀況愈差,需要照顧的範疇愈多愈深入。

照顧工作有價

不論是政府還是業界,多年來也慨嘆安老院舍「有工無人做」,疫下有3,000人有意從事長者照顧,反映薪金甚有號召力。爭取護理員更高薪金、更佳待遇一點也不過分。護理服務要花的體力和精神相當大,卻一直被視為「手板眼見工夫」,專業程度遠不夠醫生和護士,待遇亦遠遜此兩職業。最後全社會要在世紀疫症後才認同他們的重要性,實屬太遲。若果院舍人手在疫前充裕一點,疫情期間即使有部分員工缺勤,人手也未至於足襟見肘,可以更細心體貼照顧長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3.1萬元月薪之中,近半是疫情期間的補貼,包括每月2,000元的「院舍員工防疫抗疫特別津貼」,以及每天500元的「院舍員工額外津貼」以資助照顧原址檢疫或隔離院友。撇除資助後,私營院舍照顧員實收月薪只有1.4萬至1.6萬元。可以預期,照顧員的薪金若在疫後重回基本,或者只憑數月工作經驗獲酌量加薪,難以令他們留在崗位,院舍又要回到人手短缺的日子。

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安老院舍的爆發情況令人憂慮。

調升薪金還要完善晉升階梯

護理員薪金低一直困擾安老業界,因為難吸引新人人行。社署和非政府機構自2015年起推出「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培訓不少青年人加入護理行業。不過,至去年6月只有約一半學員完成課程,隨後亦有一部分學員入職後不久離職,工作辛苦、工時長是原因之一,但薪金低和晉升渠道有限亦是原因,有些參加者在院舍工作一兩年就報讀護士課程,希望任職醫院。整個計劃雖不算是完全沒用,但學員視計劃為踏腳石,多於幫助他們在業界安身立命。

既然3.1萬元月薪能夠吸引本地人求職照顧員,疫後不論政府還是安老業界也不能過分偏離此水平。當然,安老院舍質素參差,我們看到不少院舍設備殘舊簡陋,改善設施較人手更為迫切。另有上市的安老院舍集團疫下盈利數千萬元,但基於行業勞工密集,調升每名護理員薪金數千、一萬元,企業每年額外薪金開支動輒過千萬元,財政負擔不可看輕。再者,把這筆開支完全轉嫁給院友家屬亦不見得可行。就此,政府可以推出不同形式的補助計劃,例如與院舍配對資金,在買位計劃加大資助額等,同時要完善晉升階梯,提升院舍長者照顧質素。當然,隨着人口老化加劇,在加強院舍照顧以外,政府和社福機構要強化家居和社區照顧,令長者留在家庭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