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能各自為戰 港府須完善領導力
本星期二(3月7日),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建議特區政府提出要在設施、佈局、各層之間實現有效聯動,形成「救治整體」而非「各自為戰」。在此之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亦曾於主持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協調會議上提出,港府負責官員應該「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發揮好自己的組織領導作用。
連日來居高不下的個案數量,證明本港疫情仍處於「快速上升期」或「急性暴發流行期」。面對如斯嚴峻景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帶領的管治團隊應統一調動資源、集中各方力量,以及督促旗下公務員合力打好這場抗疫戰。縱然林鄭在官方新聞稿聲言防疫措施「執行上是遠超特區政府的自身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執行能力如何再提高。
當局協調溝通存在不足
政府部門之間溝通失當最明顯的例子是上星期二(3月1日)啟用的青衣方艙醫院。林鄭月娥於設施落成當日宣稱此為「首戰的勝利」,結果開放五日後入住率不足一成,原因竟是衞生署安排轉移病人有阻滯。負責管理隔離設施的消防處後來提供申請入住服務,卻又出現適合家居隔離的圍封強檢人士被強行送往該處、入住者不滿膳食環境等問題。
至於當局跟私營界別的協調,同時亦有許多不足之處。主事官員一邊未敢強硬斥令私家醫院分流接收不同病人,另一邊又要求民間團體自理分發各界捐贈物資。不論是有意幫忙照顧患者的退休醫護,抑或打意借出場地協助抗疫的地產富商,都曾表示難以聯絡或接觸到相關負責部門。由此可見,港府根本未有做好動員社會人力及資源的任務。
就連個別政府部門本身,它們做事也是頗多「甩漏」。譬如近日個案數字稍見回落,衞生防護中心代表在疫情記者會上稱可能只是源於周末數字一般較低及市民改用快測的緣故,卻又沒有同時公布進行核酸檢測樣本總數。這種處理手法可能導致社會誤判疫情嚴峻程度,甚至是於大敵當前之際削弱公眾防疫意識。
高層統籌配合公開數據
為了避免前述情況再次出現,港府有必要臨時成立一個高層辦公室專責統籌所有抗疫事宜,並且先行通告訂明該辨公室所有指示或命令皆符合「必須的運作需要(essential operational needs)」。這樣才能確保它有足夠職權促成跨部門合作快速辦事,以及調動政府內外一切與抗疫相關的資源乃至人員。
除此之外,當局還應該考慮將政府內部跟疫情相關的數據進一步透明化,而非等待每次記者會由傳媒記者逐一提問細部數字。透過每日鉅細無遺公開更新,羅列檢測、申報、確診、治療、隔離、死亡等各類個案數字及其組成情況,乃至私醫床位與接收病人等資料,肯定有力減少社會質疑聲音,同時公眾監察壓力也能督促涉事各方積極配合防疫工作。
抗疫好比一場戰爭,現下優先任務是要「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然而具體執行工作始終要由特區政府負責。應該在上領導的高官們,假若繼續放任各個部門像一盤散沙般分散行事,沒有認真做好指揮統籌工作,那麼就算香港獲得再多的資源及人力支援,它們恐怕亦不會得到有效的運用,逞論真正起出竭止疫情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