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不是新時代的開始?
1939年9月,德國聯軍入侵波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掀開序幕。1946年3月,英國卸任首相邱吉爾在美國西敏學院發表鐵幕演說,呼籲英美聯手對抗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冷戰由此而起。1989年11月,柏林圍牆倒下,象徵歐洲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蘇聯在此後兩年逐漸步入歷史,是為冷戰的結束。
2022年2月,普京政府揮軍入侵烏克蘭,歐美以經濟制裁圍堵俄羅斯,結束了冷戰後歐美與俄羅斯相對和平的時代,有人說這是第二次冷戰的開始。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新一個時代的開始,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鬥而不破的後冷戰三十年
過去的三十年,歐美和俄羅斯不無分歧。由歐美三十個國家組成的北約五次東擴,俄羅斯一再反對。英國在2006年及2018年先後發生兩次俄羅斯前軍官中毒身亡事件,矛頭指向普京政府。2008年俄羅斯軍事支援格魯吉亞分離武裝,令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事實上獨立。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普京支持巴沙爾政府,與美國支持的反對派上演代理人戰爭。還有2014年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並支持親俄武裝控制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八國集團自此成為七國集團,歐美的經濟制裁亦至今未撤。
但過去三十年,歐美和俄羅斯總的來說還是鬥而不破,有商量、有合作。除了1997年至2014年俄羅斯與美加英法德意日同為八國集團,商討全球經濟事務和治理之外,1997年北約亦與俄羅斯簽訂《俄羅斯與北約相互關係、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建立聯合常設理事會,並承認俄羅斯在歐洲安全中扮演一定角色。2011年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一號投入使用,現在德國超過一半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供應,去年10月啟用的北溪二號,直至烏克蘭戰爭爆發才停用。更不用說執政德國十六年的默克爾與普京素有交情,任內二十次訪問俄羅斯,通電等其他往來更是不計其數。
震動歐洲格局 制裁斷絕來往
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變了這三十年來的發展軌跡。普京政府進駐的不只是其承認獨立的頓巴斯地區,還大舉嘗試入侵首都基輔、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等,無疑違反聯合國憲章第二條,即「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戰事爆發後,即使歐洲國家有低估了俄羅斯對烏克蘭重視程度的成份,但其對戰後國際秩序規範的漠視,也實在令歐洲國家震驚。
戰後歐洲一直以排除蘇聯或俄羅斯、拉攏美國及保持德國和平為主旋律,但在俄羅斯開戰後,德國隨即決定增加軍費,一直保持軍事不結盟的芬蘭宣布向烏克蘭提供軍備及彈藥,以中立聞名於世的瑞士凍結俄羅斯相關人士和機構的資產。歐洲格局在短短幾天之內,因着烏克蘭戰爭而出現重大變化,說明了一個時代的開始。
不但如此,歐美的經濟制裁史無前例地將俄羅斯排除出SWIFT交易系統,禁止與俄羅斯央銀、國家財富基金或財政部交易,多間歐美跨國企業暫定在俄羅斯的業務營運。歐盟禁止俄羅斯電視台RT及衛星通訊社的運作,普京政府繼而限制BBC和自由歐洲電台的運作。由金融、商業到資訊媒體,歐美和俄羅斯在三十年後又再次逐漸斷絕開來。
第二次冷戰還是破而重生
歐美嚴厲批評普京試圖推翻烏克蘭政府,但一些人還是理智地指出,美國過去以軍事力量試圖推翻中東一些政府,不也是錯誤的做法嗎?俄羅斯在不是自衛、也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出兵乃違反國際規範,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難道又合乎規範嗎?美國的錯不代表俄羅斯做對,但見不賢要能內自省,世界才會進步。在短短一年之內,美國經歷了撤軍阿富汗的狼狽,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霸道,相信也足夠說明了單邊動武的不可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否新冷戰的開始,目前有這個勢頭,但仍然言之尚早。若是,這一場冷戰只怕比起上一場更危險,更風高浪急。若然俄羅斯、烏克蘭以至歐美政府能找到下台階,和平解決分歧,這場戰爭不展開一場新冷戰,又是否可以打開新一個時代?世界需要一個不再像過去三十年般認定「歷史終結」、迷信於單一價值和模式的時代,需要一個俄羅斯、中國等與西方國家能互相理解、求同存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