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烏克蘭被普京「去軍事化」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在承認烏克蘭東部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24日)清晨宣布在頓巴斯地區進行特別軍事行動,並「去軍事化」烏克蘭。看着國家多處被空襲,東部地區落入俄羅斯的手中,烏克蘭人民憂心忡忡,歐美政府忙於商討對策,環球市場恐慌式下挫,普京大概最淡定。

普京空襲烏克蘭境內多處軍事設施和防空系統,強行「去軍事化」烏克蘭,並派兵進入由親俄武裝控制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毋庸置疑地違反了國際規範。聯合國憲章第二條訂明,「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更何況俄羅斯在2015年也同意《明斯克協議》,確認頓巴斯地區為烏克蘭自治區,如今普京也算是自毀承諾。

烏克蘭2月24日進入戰時狀態,包括首都基輔在內多個城市傳出爆炸聲。(AP Photo/Emilio Morenatti)

俄羅斯的能力與動機

然而法理是一回事,如何阻止局勢惡化是另一回事。烏克蘭積極爭取加入北約,眾所周知俄羅斯並不接受這個軍事組織的界線向俄羅斯邊境延伸,格魯吉亞的前車可鑑。總統普京這半年來多次要求北約排除烏克蘭的加盟,惟外交磋商無果,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風聲在這一兩個月愈傳愈緊。

最終普京借助烏克蘭東南部的親俄武裝勢力,揮軍進駐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再以空襲摧毀烏克蘭多處軍事設施,強行「去軍事化」。如果烏克蘭和歐美政府相信自己早前的情報和預警,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並非不可預期。從普京的角度看,若能控制整個頓巴斯地區,取下亞速海沿岸城市馬里烏波爾,並大幅削弱烏克蘭的軍事力量,自此戰略形勢將會顯著增強。換言之,俄羅斯今次採取的軍事行動既有能力,亦有動機。

烏克蘭首都基輔部份市民撤離,國防部部長呼籲民眾冷靜,盡可能留在家中。(Pierre Crom/Getty Images)

北約牌的成敗得失

對於烏克蘭來說,其與俄羅斯邊境接壤,希望加入北約組織以增加軍事安全感,不是沒有道理。但政治現實是另一回事。俄羅斯姿態強硬,北約也不見得很有意欲,加盟的事拖拉了十多年也未見進展。甚至乎對於北約而言,在與俄羅斯之間留有烏克蘭這麼大的一個緩衝區,也非沒有好處。只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熱衷於打北約牌,去年亦訪問美國拉攏總統拜登的支持,結果惹來普京的反擊。

加入北約的事十劃未有一撇,頓巴斯地區已經面臨陷落,烏克蘭甚至被強行「去軍事化」。而在俄羅斯未全面佔據烏克蘭的前提下,北約似乎傾向按兵不動,以免與俄羅斯全面開戰。而且他們的軍事力量部署在波蘭及羅馬尼亞,要快速而有效地抗擊俄軍並不容易。形勢丕變後,北約會否再冒險讓烏克蘭加盟也頓成疑問。種種局限加起來,基輔政府打的北約牌尚未奏效,已經反成為了其死亡之吻。

克里姆林宮的軍事行動公然違反國際規範,但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安理會不可能作出什麼與其利益背道而馳的決定。歐美政府勢必會加碼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但只怕無法阻止普京的行動,烏克蘭局勢難以挽回。更重要的是當地民眾要倉皇撤離,隨時陷於戰火。國際社會看着事件發生,相信多少感到無奈。這或許亦提醒了我們,政治領袖的每個決定也要慎而重之,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