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中年危機」說明創新的重要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社交媒體的母公司Meta(前稱Facebook)在上周三(2日)公布業績後,股價即日暴跌26.7%,創公司上市以來最大跌幅。Meta業績顯示旗下社交媒體如Facebook的活躍用戶有下降趨勢,廣告收入前景令人擔心。本周一(7日),Meta又與英國及歐洲監管部門因能否合法將數據傳送回美國掀起爭議,揚言要退出歐洲市場,投資者擔憂下股價再挫5%。
然而,Meta的困境並非其獨有,而是反映了一種科技巨企常見的現象。科企在起步發展時增長潛能令市場給予其甚高的估值,然而隨着發展成熟,業務一旦出現瓶頸,那市場便不可能維持高估值的評價。
科企增長出現瓶頸
不少有一定規模的科技企業都開始面臨行業競爭及瓶頸的問題,例如串流平台Netflex在上月21日公布業績後,因為用戶增長開始見瓶頸,股價一日內大跌22%。又例如,智能手機市場在全球幾乎飽和,但競爭者眾,令智能手機製造商面臨極大成長挑戰。像小米因為有近四份三收入來自於智能手機,其股價就從2020年尾一直下跌至今,股價被腰斬。這些例子與Meta的問題相當類似,當世界各國尤其是較發達國家人口幾乎沒有明顯增長的時候,類似的商品總會有一天增長見頂。據統計去年全球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只提高了3%,2020年甚至有所下跌。
要緩和增長壓力,不少科技巨企都試圖壟斷市場。Meta以Facebook起家,過去一段時間收購了不少具威脅的社交媒體,例如Instagram及Whatapps。不過壟斷行為近年受到包括中、美、歐等監管部門的針對,愈發難以維持。阿里巴巴便被中國監管部門反壟斷措施所限制,股價已從歷史高位下跌超過六成。科企如果不思進取繼續「食老本」,即使表現好也只能守成,那他們的前景將與舊經濟企業無異,失去了過去的光彩。萬一「食老本」食得不好,企業甚至可能漸漸被競爭者所淘汰。
自救唯有創新
到着老業務增長見頂,而壟斷市場又因監管政策愈發不可行的困境,這些科技巨企無疑正面對「中年危機」。它們當中不少試圖通過創新,找尋新的增長點。Facebook之所以改名為Meta正是意識到社交媒體發展見頂的問題,才將公司未來賭在「元宇宙」的新發展路上。小米等企業加入造車行列也並非單純為了加入電動車的熱潮,而是希望在智能駕駛方面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
私人企業也知道「食老本」並非長治久安之計,必須時刻創新才能維持發展。回過頭來看,香港的發展同樣也面臨着增長快緩、其他地區競爭等問題,香港同樣也需要創新去解決問題。當然創新固然有風險,中途也不是一帆風順,但這總比繼續「食老本」原地踏步要來得好。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香港也應該積極轉型,以創新找尋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