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可早訂 助學界業界提早準備
新冠疫情擴散,教育局本周四(20日)宣布,全港中學的校內活動須在24日或之前停止,直至農曆年假,中六學生可維持半日面授課。一如堂食、花市般,上課安排反反覆覆,師生家長無所適從,疫情難料是原因之一,政府沒有設立較明確的應變等級機制以讓各界早作準備,亦是原因。
近日有學生疑染Delta變種病毒,源頭不明,另有不同地區接連出現中學師生確診Omicron病毒,其中在地利亞中學的群組個案,學校正值考試仍出現跨班師生感染,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懷疑會否有超級傳播。
第五波疫情既快且急,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目前不少防疫措施實施慢,對阻止短距離空氣傳播能力有限,病毒可在學校、家庭等場所迅速擴散。為了保障學生健康,授課決定隨疫情改變無可厚非,而局方容許中六半日面授課和評核以備戰公開試是折衷辦法。吸收去年網課經驗,局方和學校應盡快分配手提電腦和上網裝置給基層學生,容許他們在必要時回校,讓他們繼續學習。現時政府亦應檢討要否提升達致全日面授的疫苗接種率比例,由七成升至更高,鞏固保護屏障。
決定無可厚非 教局處理可改善
疫情固然多變,但政府在多項民眾活動的決定翻來覆去,在中小學和幼稚園停面授一事上,月初局方還稱幼稚園如常授課,三天後特首林鄭月娥就宣布幼稚園小學將停止面授,還有晚市禁堂食,花市等賀年活動也是突然宣布,各界無所適從。
現時港府籠統以出現不明源頭社區個案,或者社區「清零」14天、28天等界線收緊或放鬆防疫措施,但沒有明確的對應標準。在維持現狀和一刀切停止之間,政府有否其他選擇,令各界早作預備?
等級制助各界籌謀
在授課安排而言,有師生染疫的學校固然要停面授課,其實近日已有中學即使沒有師生染疫也自行縮短課時或停止面授課,似乎校本決定亦是一個方法。當然,教育局亦可設定一些通則,全港有約1000家幼稚園、500家中學和590家小學,例如當每個組別有多於某個百分點的學校有師生染疫,就全組停面授,若低於該比率就校本決定。這樣的雙軌評估,既有通則又不失彈性。同樣道理,局方亦可制訂復面授課機制,例如設於零源頭不明社區個案七天後,讓校方適時預備面授課程。
另一種做法是把授課安排嵌入在更廣泛的疫情等級制度,把疫情按有否不明源頭本地病例、宗數和發現頻率分等級,逐步收緊社會活動,一如行之有效的颱風暴雨停課停工標準。以台灣為例,當地疫情警戒標準分四級,第三、四級包含停面授課,而由第二及升至第三級,當地要一周出現三組或以上群組個案,或者一天至少十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在第三級下,商業和公共關閉,室內限聚五人,室外十人。
其實,內地的省市和區也設有高、中、低風險疫情等級,新加坡、新西蘭、南非和美國部分州分也有相應的疫情警報,以至配合疫苗接種的出行分級制度,港府必有能力建立適用於香港的版本。等級制有助政府向市民匯報風險及應變措施,市民易於配合,不必猜度政府在授課和處所經營等範疇「出招」抗疫的時機。在制訂級別時,政府要與主要行業深入溝通,釐訂停業復業準則。此舉的一大好處是,到疫情緩和時,各方可按機制行動,業界不用再次各自爭取政府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