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能力做好大型檢測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周二(11日)指目前不少個案在屯門居住或生活,懷疑當區有隱性傳播鏈,呼籲所有居住在屯門、在屯門工作的人士接受檢測,同時政府將屯門多個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而去年12月27日至今年1月9日曾到訪屯門愛定商場的市民,更須進行六次檢測。

大批屯門居民響應政府到檢測中心等候進行檢測,惟當時區內只有兩個檢測點,導致市民需要大排長龍。《香港01》記者到場視察發現屯門安定友愛社區中心的流動採樣站檢測人龍橫跨整個屋邨,更有居民表示輪候了六小時仍然未能入場。

亡羊補牢不能只補一半

在屯門大檢測中心排長龍後,政府推出應急方案,表示會於周三(12日)起增設八個流動採樣站,令整體可以進行檢測的地點增至十個。惟當中五個只會運作到下周二(18日),一個持續不足一星期的補救措施的作用令人懷疑,而且檢測點主要集中於大型屋邨區域,對於居住於屯門郊區的市民並不便利。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被問及檢測力不足的問題時,強調時間很急,當局和承辦商已作出最大努力,而屯門只是特殊例子,希望市民配合,不過並未有提及如何應對類似情況。政府雖然有多次強制封區檢測經驗,不過檢測規模一旦需要擴大至更大的社區,就出現力有未逮的一面。

政府需要反思檢測亂象成因

對比上月西安市進行了多輪大規模核酸篩查,相關工作亦大體有序地完成,使得大多數隱匿病例和社區感染者能夠被及時發現,避免了疫情擴散,就此香港政府更應該作出反思,為何連一個區的工作都未能做好,當中到底存在了甚麼問題。

就屯門檢測而言,政府明顯準備不足,一早懷疑屯門有多條隱性傳播鏈,但卻未盡速調配資源於屯門社區之中,反而後知後覺。隔了一天大排長龍後,至周三早上仍然很多屯門居民要排隊等待檢測。政府一直側重於「谷針」方向,卻忽視了如何把不同範疇的防疫抗疫工作盡善盡美。防疫措施的執行與理念上既未能夠順利配合,防疫工作便有進步空間。

檢測工作亦是防疫抗疫的重要一環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模型,根據本港Omicron個案所居住與到訪的地點、疫苗接種率及人口流動數據等,預測了香港荃灣、沙田、九龍灣及元朗等地將成下一批傳播高風險區域。政府必須汲取是次教訓,盡快規劃出應對方案,預算好可以作出調配以至增撥的資源,防範疫情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