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推新措施 留人成效仍存疑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醫管局周四(16日)公布通過三項挽留人手的措施,分別為向員工推出首期1%低息置業貸款、增加顧問醫生等中層職位,以及開設醫院管理局學院。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預計2023年可完成增加晉升機會及開設學院的目標,通過中層職位帶領其他前線醫護,以減輕前線醫護的壓力。

新措施收效可能未如預期

三項措施當中,最為人注目的新措施必定為向入職三年的員工推出首期1%低息置業貸款。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計劃目標是為爭取時間等待海外醫生的引入,計劃貸款額為36個月至48個月的薪金,上限為500至600萬,貸款年期不超過20年,計劃暫時不設限額,但員工必須自住該物業。

醫管局今天召開大會,會後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宣布將貸款予員工置業。 (曾凱欣攝)

貸款計劃現時細節尚未明暸,難以判斷其成效及吸引力,但它很有可能會對未來申請者構成無形壓力。正如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在電台節目中所指,貸款計劃可以借出數百萬予醫生置業,但未必人人接受到被綑綁在醫管局的工作之中;假如在還款期完結前離開醫管局,屆時或需一筆過償還數百萬元,因此計劃未必提供到充足吸引力。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直指若核心問題不解決,短線的利益也幫助不大。 (資料圖片/鄭翠碧攝)

需要認清醫護離職的原因

現時醫管局新措施主要提供兩個作用,一是直接應對醫護行業上流空間少及速度慢的問題,二是增加員工繼續留在機構中工作的誘因,然而醫生工會、護士工會周五(17日)卻分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計劃未必能挽留到人手。

護士協會表示,醫管局員工一個主要離職原因是受社會環境及政治形勢改變影響而移民,而非樓價高企導致置業困難。此外,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則提出了其他促成人手流失的因素,包括公立醫院工作環境、工作量並不理想等。

由此來看,新措施其實未有針對前線醫護人員面對的問題,頂多只屬於是旁敲側擊。醫管局有心提出措施應對現時人手不足的窘局,此種心態固然值得鼓勵,社會大眾相信亦是樂見其成。不過,當其措施未能直接針對現存問題,那就意味着它仍然有需要作加強和改善,尤其應該思考可以如何着力減輕前線醫護人員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