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大棒用得多不代表有用處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本周一(6日),緬甸政府前國務資政、象徵該國民主化的代表人物昂山素姬被法庭宣判四年監禁,同日不久後獲減刑一半。今年初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令該國陷入內亂,多國都表示關注。其中美國作為西方國家代表,在7月宣布對軍政府多個實體進行經濟制裁。

然而,昂山素姬被判監,證明了美國即使揮動「制裁大棒」,也無助解決緬甸的亂局。近來不少例子中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對他國的長臂管轄不但無助他國解決政治問題,有時甚至適得其反。隨着美國本身金融危機愈演愈大,這種「制裁大棒」功用也會隨之下降。

核心利益問題無法以制裁解決

美國過去一直喜好以經濟制裁要脅其對手屈服,但當問題干涉到國家的核心利益,再多經濟制裁都改變不了任何問題。緬甸在國際上並不算什麼強國,軍方尚且不因美國制裁而輕易放棄自己利益,那制裁對其他大國就更不能有多大作用。

此前不久美國就「警告」俄羅斯如果繼續入侵烏克蘭,否則將會有「嚴重後果」——前無先例的制裁。然而,美國早已對俄羅斯實施不少制裁手段,當中卻鮮有能真正改變局面的例子,克里米亞至今仍然在俄羅斯控制下正是最好例子。美、歐在前幾十年不斷干預烏克蘭政局,試圖將烏克蘭拉到西方陣營以對俄國構成威脅,這其實才是烏克蘭問題本質。俄國作為軍事大國,又怎麼可能容忍在自家門前有一個巨大的軍事威脅?

12月後,烏克蘭在半獨立的烏東大規模集結軍隊,有可能引發俄烏戰爭。

況且反觀美國自己,它同樣在古巴問題上不容得敵對政權存在。1950年代末,古巴發生社會主義革命,共產政權上台後,美國同樣如坐針氈而發動了豬灣事件,唯以失敗告終。及後蘇聯一度試圖在古巴安排核彈發射基地,更進一步挑動美國神經,引起古巴導彈危機。美國也不見得會容忍自家門前出現軍事威脅,經濟制裁又何足以改變問題?

制裁手段效用今非昔比

長年以來,美國總以經濟制裁對他國作長臂管轄,這種做法是建基於美元在國際金融的霸權地位,可是隨着美國不斷拔出「制裁大棒」,其威力無疑也正在愈發下降。

首先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其經濟問題早已露於人前。由2008年至最近的新冠疫情,美國只能不斷以貨幣寬鬆「放水」拖延經濟問題。不斷的貨幣寬鬆將自己問題輸出其他國家,已成為美元國際地位最大的威脅。

其次是,對於被美元霸權所威脅的國家而言,它們也想設法繞過美元霸權以削弱美國長臂管轄的能力。而且客觀而言,美國雖然仍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但其在國際經濟的地位今非昔比,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都影響了美國獨佔市場的能力。近年人民幣的快速發展也令美國的經濟制裁大打折扣。例如對俄羅斯而言,早前俄國主權基金才高調宣布拋售所有美元資產,加上俄國的國際交易已主要以歐元和人民幣支付,也足見美元影響力的褪色。

美國經濟制裁的效果與美元地位成正比。

從這些點看來,美國繼續在國際問題上大揮制裁大棒,最終可能只能成為無實際意義的政治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