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支援澳核潛艇 國際關係講求利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英國以及澳洲周三(15日)宣佈成立印太安全聯盟(Aukus partnership),三國雖然沒有明言是為了應對中國的威脅,但有關聲明提及將協助澳洲建立核動力潛艇,並且務求盡快讓澳洲首隻核動力潛艇投入防衛活動。

有意見認為,三國此舉明顯針對亞洲地區愈來愈不均等的軍事力量,即是中國軍艦在南海地區的活動。英國首相約翰遜在發表有關聲明時特別提到,儘管美、英、澳三國地理上分開,卻是「天然的盟友」,三國將因為這個聯盟在以後關係變得更加緊密。然而,這種盟友關係又是否這麼「天然」而不受其他因素影響?

從來矛盾的利益關係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英國以及澳洲一直以來都存在不少貿易相關的矛盾關係。儘管澳洲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並且是英聯邦成員國,澳洲政府在50年代起便希望發展自己政治和經濟實力,建立龐大的工業生產力,不再依賴英國的出口。戰後的澳洲政府遂向英國的貨物大幅徵收關稅,並且反對英國一直提出的英聯邦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補」和「生產分工」,最終間接導至了70年代的英鎊區 (Sterling area) 解體。

儘管澳洲去年與英國陸續重新簽署了新的貿影協定,但這些措施都只是修正了1973年英國為了加入歐洲共同體而廢除了的英澳貿易合作框架。這亦證明這種所謂「天然的盟友關係」本身牽涉很多經濟貿易利益的考量。

圖為2021年9月16日,澳洲總理莫里森於堪培拉出席記者會。(AP)

至於英美之間,多年來兩國政府強調「英美之間是特殊的關係」,但實情卻在貿易上一直分歧深厚。尤其是在航空科技上,美國的波音公司與法國的空中巴士在90年代一直爭奪飛機製造業的市場,美國為了支持自己的企業發展,向包括英國的國家實施了超過17年的懲罰性關稅,從而阻礙其他地區的飛機生產並出口到美國。今年6月,兩國才在某些商品上達成了「暫緩五年懲罰性關稅」的安排,例如蘇格蘭的威士忌等。然而,在更多的貿易和科技轉移上,兩者明顯地存在各自的盤數,在幾千里外建立的「安全聯盟」,並把這種短暫利益同共體形容為「天然的盟友關係」或「特殊關係」會否是言之尚早?

國際關係的叢林法則

另一個這次印太安全聯盟成立的爭議在於英美兩國表示將同共為澳洲建立核動力潛艇的軍事力量,被認為違反自己所簽署的核不擴散條約。法國駐聯合國前大使Gérard Araud指,英美的舉動正正是提醒世界「國際關係的叢林法則」,條約簽署國英美完全地違背了對其他締約國的承諾,變相亦令澳洲亦成為擁有核動力的國家。

有意見認為,有關舉動明顯地是針對亞洲地區越來越不均等的軍事力量(美国第七舰队官网)

其實法國的冷嘲熱諷只是進一步折射了政治和經濟利益一脈相乘的道理。根據報道,法國一直與澳洲的國防部就一份涉及900億的海軍建造合約展開磋商。直至今年6月的七大工業國峰會,澳洲總理莫里森仍然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合約的細節展開討論。法國的政客在英美澳三國宣佈成立安全聯盟的關係時表示不滿和諷刺,說到底只是因為利益流進了英美兩國的口袋,而非為核擴散而擔憂。

政治和經濟利益一脈相乘

在國際關係的研究中,主流學派之一的現實主義強調國與國的結盟關係是建基於共同的利益,失去了利益的基礎亦自然失去了國與國之間合作的誘因和結構。英、美、澳三國雖然在文化和語言上十分接近,但多年以來在不少領域上都存在莫大的分歧。如果有關的安全聯盟是為了遏止中國在地區的崛起,問題是三國利益是否已經融合致一個針插不進的水平,每一個國家都願意為了這種空有其表的聯盟關係,而放棄更大的貿易和經濟利益?當中國經濟實力正在追趕美國,美國單極的國際格局正在出現世紀轉變之時,利益導向的現實政治無疑已揭示了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