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對香港有何啟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星期日(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劃定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成為「粵澳深度合作區」。《方案》形容今次合作區屬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部署,其指導思想明言要「堅持『一國兩制』、依法辦事……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

合作區的發展目標是在2024年達致「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運作順暢」,2029年「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全面確立」,到2035年更要讓「『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全面彰顯」。在這三個階段期間,「琴澳一體化」的程度要先由「發展格局初步建立」變成「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再走向「發展機制體制更加完善」。

不少以澳門為主的企業亦部署了在橫琴發展,包括銀娛、信德、澳能建設等等。(視覺中國)

合作區是長期協調成果

必須強調的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粵、澳雙方長期經營和協調的成果。早於2009年實施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裏,已經指出該區首要發展定位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而在2011年澳門與廣東簽訂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亦提到多項有關發展橫琴的措施,並且將「加快推進橫琴開發,探索合作新模式」作為「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示範區」的途徑。

經過以往逾十年的努力,「琴澳一體化」本身就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截至2020年底,落戶橫琴地區的澳門企業總數高達3,575家,是整個中國內地裏澳企最集中的地區。此外,2020年8月橫琴新口岸區出入境事務站正式投入使用,儘管粵澳交流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有所減少,但新口岸在此大半年間仍然驗收到旅客217萬人次、車輛29萬輛次之多,足見澳門與橫琴的關係確實相當緊密。

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出境通道。(中新社)

琴澳融合可資香港借鑑

相比「琴澳一體化」的進度,深圳與香港合作項目的步伐明顯落後得多。舉例來說,同樣在2008年前後,澳門與廣東展開了共同推進中醫藥產業的合作項目,香港也與深圳確定河套地區發展方向將以科研創新為主,可是到2011年横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落地,河套這邊竟然還在進行規劃用途公眾諮詢;而在2017年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項目確定下來時,横琴產業園發展更老早已經走上軌道。

事實上在其他牽涉香港的「合作區」項目,港方參與程度似乎都很有限。譬如前海當年設立「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但香港政府至今在當中仍無積極角色可言,比起「粵澳深度合作區」那樣給予澳門政府參與建設空間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至於南沙即將成立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雖然早前成立的諮詢委員會設有多位香港委員,不過其中並無任何港府代表,而且港方意見幾乎都是清一色呼籲要在當地建立「香港城」,實在難言是良性的「合作」方案。

對於香港來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最大啟示,或許是在提醒大家「一國兩制」並非特區獨享優勢,尤其今次《方案》明言合作區戰略定位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旨在透過「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來「打造具有中國特區、彰顯『兩制』優勢」的新區,這就表示特區在享受「一國兩制」帶來的好處時,還得積極協同毗鄰地區以「一體化」方式攜手發展,以便配合國家發展和反饋有助制度創新的內容,否則也稱不上是融入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