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薪級表「被走數」 官員要懂得克服困難
教育局周三(25日)公布完成幼稚園教育計劃的檢討,社會焦點落在局方否決設立幼稚園教師薪級表。設立薪級表是特首林鄭月娥競選政綱,也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在任職前的爭取事項,局方的決定表示二人「走數」,薪酬保障不足,老師流失率容易偏高,最後輸家是廣大學童。
幼稚園教師普遍起薪點低而流失率高早已困擾業界,訂立幼師薪級表制度,旨在保障幼師薪酬,其年資獲承認,鼓勵他們培育學子。薪級表在幾年前直至今天也是必要,局方拒絕設立的理由不夠充分。局方解釋,幼稚園的人手要具彈性,若然設立薪級表,每年幼稚園也要經教育局核准開辦班級數目及教職員編制,既失去彈性,例如難以招收插班生,而且產生約1,000名超額教師,而超額情況更會隨學生人口下降而增加,套用薪級表不可行,因此維持現時安排,並從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等方面支援幼稚園。
業界爭取薪級表已久,而且不分政治立場,教協、教聯會各自爭取,林鄭在競選把此列入政綱,給業界一個希望。根據教協說法,2019年9月及2020年5月局方曾與教協及多名幼師會面,討論薪級表等問題,期間更曾提出過具體的薪級表方案。薪級表是否完全不可行?
教育局說法惹兩疑問
局方對超額教師的疑慮早已存在,但現時參加教育局計劃的幼稚園有一定的師生比例要求,若然政府能夠進一步按實際需要收窄師生比,能否令更多教師撥入常額編制,避免超額教師的問題?退一步說,當薪級表對業界如此重要,超額教師問題是否可與校方商討如何取捨?
至於彈性因素亦有疑問,對校方而言,彈性是指靈活調配教師資源,但對教師而言,這可能導致缺乏就業保障,鼓勵以短期形式聘用。再者,沒有薪級表作為客觀指標,校方會與教師爭論薪酬,或者出現同工不同酬。過往業界曾批評教師薪酬「海鮮價」,薪級表制度其實有助規範工作條件。
林鄭月娥在幼師薪級表議題上違背兌現承諾,蔡若蓮在2017年上任副局長不久亦曾表示「以開放的態度探討」建議,但如今無功而回。觀乎教聯會在周二(24日)對本屆施政報告的建議,仍然提到「加快落實幼師薪級表,給予幼師合理薪酬」。而在教協啟動解散程序後,教育局會如何多聆聽幼稚園界意見,實為社會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