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事件折射北京治港先嚴後寬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由《港區國安法》實施,非建制派被大規模拘捕,黎智英在囚,《蘋果日報》結業,到選舉制度修改……香港政治形勢在過去一年變化之大有目共睹。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3月的報告已顯示,兩成受訪者計劃移民。儘管一些人談移民仍只是說說而已,但踏出第一步的人也不少,而且這幾個月後,相關數字只怕更高。移民潮或多或少反映許多市民對於今後北京治港政策走向的一個預判:北京嚴厲管治香港的時代開始了,「一國兩制」的空間愈來愈小。

要掌握北京的治港用意,首先要明白在中央眼中,回歸以來消極「一國兩制」的管治方法不奏效,加上特區政府嚴重缺乏作為,以至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爆發佔中、旺角騷亂及修例風波。中央政府如今調整治港思路,積極制定《港區國安法》、決定立法會議員延任安排、修改選舉制度。《蘋果日報》管理層及相關公司被警方以《港區國安法》起訴,也要放在此大脈絡下理解。

政權一連串動作十分緊迫,令不少市民難以接受,但中央針對的顯然是社會的穩定性和政治秩序,要打擊的是推動獨立的政治力量。由目的論觀之,隨著國安制度的完善,安全系數的提升,北京治港必然會退出止暴制亂的鬥爭模式,甚至可以用先嚴後寬來理解。

重構一國兩制 避免過猶不及

毋庸諱言,一些香港人擔心中共在此過程中,同時將政治正確推向極端,出現過猶不及、寧左勿右的錯誤。這對於中共來說,無疑也是一個挑戰,其必須認識到自身體制的慣性,過往亦曾出現寧左勿右的危機。這亦是為什麼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明確指出不是要「搞清一色」,並提及中央政府「理解和包容」香港市民「對國家、對內地存在各種成見和偏見」。

但另一方面,香港人也要認識到中共一直以「一國兩制」為為傲,視之為對於改革開放和解決台灣問題有重要意義的制度典範。「一國兩制」事關國家大局,是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確定的根本制度之一,中共又怎麼可能自毀長城?既然北京不願看到香港的「一國兩制」失敗,香港必然不會成為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共過去一年來的動作既是強硬與嚴厲的,但亦是曾重構「一國兩制」、制定「一國兩制2.0」的方法,以針對性地解決以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國兩制」本身就是同時包含嚴與寬的辯證原則,「一國」是前提和基礎,偏向嚴厲,「兩制」是政治空間,偏向寬鬆。當「一國」的底線固牢了,「兩制」享有更大的空間也就順理成章,可以預期中央將授予香港更多空間發展自己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