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領袖要懂得負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自6月以來英國新冠疫情反彈,近日每天新增逾2萬宗確診個案。惟在此際,首相約翰遜周一(7月5日)卻宣布,有意在7月19日解除防疫限制。

英國原本計劃在6月19日解除防疫限制,並稱此為「自由日」(freedom day),但因疫情反彈而延後一個月至7月19日。隨着疫苗普及接種,英國確診者的住院時間及死亡率都有所下降,但變種病毒Delta的傳染性高,當地新增確診人數持續上升。

若然7月19日如期解除防疫措施,則英國將取消所有室內外人數限制,民眾不用再保持一米社交距離,也不用再強制戴口罩,包括夜店的所有商舖重開,球場和表演場地等取消入場人數限制。雖然約翰遜強調要待下周一才會有最終決定,但其政策上的傾向明顯由強制措施,改為由民眾自行決定。

為求方便將責任推卸

當然,長期的防疫限制也會帶來代價,《電訊報》的社論便對約翰遜的計劃表示贊成,認為英國總需要放寬限制以回復社會正常生活。但問題是,防疫及社會需要兩者要取得平衡,不能顧此失彼。一下子放寬大部份限制措施,而非按情況逐步解封,其實有如《衛報》所形容,是一場賭博。醫生組織英國醫學會(BMA)也批評解封計劃過於一下子(all or noting),做法不夠謹慎。

更重要的是,約翰遜的做法不只反映他重視恢復社會運作,而且其本質上是將政府應有的責任卸給民眾。誠如《衛報》所指,「約翰遜周一宣布的計劃,即7月19日放寬大部份限制,靠的就是將責任外判,而且不是交給僱主或機構,而主要是給了民眾個人」。在沒有戴口罩、社交距離等強制措施下,防疫就只靠自律,換言之染疫的責任也在民眾自己身上,而這就是約翰遜政府不負責任之處。

事實上,政治領袖經常需要在不同利益和社會需要之間取得平衡,過於擺向一方的做法縱然方便,卻容易犯了過猶不及的錯誤,最終要社會賠上代價。一個負責任的政治領袖並不應該捨難取易,只求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