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方便」不方便 資科辦須汲教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電子消費券計劃於周日(4日)首天開始登記「脫腳」,市民投訴用「智方便」應用程式申請要排長龍,即使不用「智方便」,驗證過程亦繁複,尤以視障人士為重。負責登記系統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就部分問題迅速修正,值得肯定,但大部分失誤理應在系統推出前能夠察覺,而「智方便」更錯失推廣良機,資科辦應汲取教訓,避免日後重蹈覆轍。

市民的不滿主要涉及兩個範疇。首先,用「智方便」登記隨時要輪候逾兩小時才能進入,高峰時期隊伍有逾60萬人。說人龍異常是因為用戶數目也是逾53萬,輪候人數不應超過用戶數目,即使有20萬、30萬人也不合理。

電子消費券計劃7月4日)開始接受登記,有網民批評登記程序複雜如考試。(資料圖片)

錯失推廣「智方便」良機

在登記消費券使用「智方便」,本意是減省資料輸入量,在認證用戶身份過後就可以直接挑選支付工具。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周一(5日)在電台節目指出,不少之前未登記「智方便」的人也進來,當中部分即時登記,以至系統容量超載。資料辧在周日下午調轉主頁按鈕次序後,輪候人龍已見紓緩。

資料辦預料不到非用戶蜂擁進入「智方便」系統,也許非部門的錯,但這反映部門事前沒有想到藉登記電子消費券推廣「智方便」,預先擴大其系統容量。雖然「智方便」用戶數目已由2月底的七萬,隨着加入接種疫苗記錄等功能而躍升,但總量仍未及本地人口一成。王學玲公布截至周一上午8時,在238萬名已登記市民當中,九成以上利用非「智方便」途徑。

其實,「智方便」周日單日新用戶達四萬,已超平時十倍。若果系統容量更大,更多港人已經在周日順道登記,提早享受數碼身份認證、數碼簽署和便利填表的服務。

退一萬步說,即使政府因為系統容量不足而無法趁機推廣「智方便」,那麼網頁就應早有指示分流,只有已登記用戶才可進入「智方便」系統,避免非用家誤進系統。

無障礙名不符實

第二,登記和驗證過程對弱勢群體障礙過大,尤其是長者和視障人士。消費券登記平台以reCAPTCHA程式防止有人利用電腦程式存取網站,但不少長者抱怨視力不佳,難按網頁指示點擊正確圖案,而視障人士則指30分鐘登記時限過短,讀屏軟件不斷讀出倒數時間,語音驗證只有英文選項等,自行登記數次失敗,要找他人幫忙。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指視障人士選用非智方便登記時,在驗證時google recaptcha的語音功能是以英語讀出,令不懂英語的視障人士無法完成該步驟。(網上截圖)

資料辦要考慮網絡安全,設保安關卡無可厚非,而驗證功能是由谷歌提供,非全由政府控制。不過,為何部門稱已經測試網站兼符合無障礙標準和指引,但登記過程仍然難倒不少人?有視障人士組織就估計網頁測試根本沒有找相關群體實測。雖然相關部門已即日解決不斷讀出倒數時間問題,又稱會討論能否減省部分驗證步驟和尋找粵語驗證工具,反應迅速,但最理想的是登記網站的前測充分,令所有群體也感受到政府體察他們的需要。

儘管政府近年更新政府網頁設計,應用程式又較以往便利瀏覽,而「智方便」更是政府建立數碼個人身份,推進智慧城市的主要項目,但登記電子消費券一役仍然暴露低級錯誤,令市民留下壞的用戶體驗。在政府帶領數碼轉型的資科辦必須汲取教訓,盡快修補其餘問題,並在日後項目做足測試,挽回市民對數碼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