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疫情升溫「來港易」暫停 港府溝通要更積極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6月2日)在立法會表示,原擬定5月中容許內地居民免檢疫來港的「來港易」計劃暫緩。其原因在於廣東疫情持續,38區域被封鎖,周三國家衛健委更將廣州荔灣部分區域升級為高風險區。廣東疫情的升溫讓一河之隔的香港人緊張關注,也讓人再次關注中港通關的問題。

面對議員對中港恢復通關方案的詢問,林鄭月娥表示「這些討論工作不斷進行,在高層、工作層面,跟内地探討中,需要仍然需要一段時間」。事關兩地政府,香港需要與內地協商達成共識自然是理所應當,只是中港通關商議一年有餘未有任何進展,就連雙方的擔憂、準則等港府都未能披露,自然令民眾大為疑惑。再加上,防疫過程中每每涉及與內地合作溝通一事,香港政府似乎總是不夠主動,也有欠交代,甚至讓民眾產生香港不夠自主性的錯覺。

2021年5月29日,廣州荔灣區晚上仍有等候檢測的人龍。(美聯社)

港府防疫欠靈活主動

以此次面對廣東疫情的防疫舉措為例,政府為糾正最初的因一人封停一省的錯誤,回港易照搬內地風險評級。然而此舉忽略兩地社會防疫力度和確診標準不同等,香港政府也以待與內地溝通為由,遲遲未有改良之舉,或令市民質疑官員是缺乏自主性還是懶政。

內地風險評級沒有包含無症狀感染者在內,但內地的健康碼系統更為全面普及,居民行蹤能被更好地追蹤定位予以風向警告,而回港易來港人士的行蹤主要依靠自行申報,且香港安心出行也遠沒有內地普及,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政府跟隨內地標準而無任何完善措施,自然增加防疫風險。

而在一人封一城的極端和完全跟隨內地之間,並不是沒有中間路線的解決方法。比如深圳無症狀感染者已有十餘人,但全市仍屬低風險區,因此澳門在上周三(26日)起,就要求到訪過深圳龍崗區或鹽田區的人接受14天醫學觀察。而香港至今仍未採取任何改善措施,只回覆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與內地溝通。

2021年5月29日,廣州荔灣區白鶴洞街廣鋼新城一小區的轉門已封閉,並有工作人員駐守。(新華社)

缺乏溝通影響政府形象

這一來讓人質疑香港政府防疫的靈活度,二來也讓市民質疑香港防疫的自主性和與內地溝通的積極性。事實上在跟隨國家衛健委風險評級和無需動輒暫停回港易計劃的情況下,港府根據自身社會的防疫嚴密程度,讓來自無症狀感染者較多地區的抵港人士增加到港後的核酸檢測等,並不影響兩地交流的便利性和大局。

然而港府行動遲緩,並稱是為了與內地政府溝通,難免會讓市民認為政府行動力與自主性不足。除了對比此次澳門政府對內地評級為「低風險區」的迅速舉動,還有此前中港貨車司機通關政策變更,司機多次是從深圳政府方面得知,且需要主動找香港官員申訴幫忙等,都會加深市民心中香港政府被動的形象。

政府常說要同心抗疫,政府想要贏得市民的支持與配合,就更應積極跟進,就好像針對深圳鹽田和龍崗的防疫措施,不能是遲過澳門一周還在等與內地溝通。即便仍在協商過程中,政府也應更主動地交代進展、雙方的準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