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馬易疲勞 政府社會要果斷清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情持續近一年,市民早已抗疫疲勞,去到郊外難免有所鬆懈也可以理解。近日就有離島居民在節目中分享遊客「一來到長洲就除口罩」,「佢哋覺得長洲好似免疫咁」,更有將口罩放在街邊自行車籃等。
戶外活動雖然未見引發群組爆發,但市民有所鬆懈一則影響當地居民,增加防疫風險,二則也以小見大地點出防疫的難點,即如何克服防疫疲勞,跑完抗疫全馬?

這種疲勞心態之所以值得重視,因為其並不只會影響市民在長洲或是郊外的表現,而關係著防疫生活的各方面。比如部分市民可能在酒店房間開派對,又或家中依然大宴親朋等,在已設有體溫探測儀的食肆和商店,市民也可能只是象徵式遠距離舉舉手掌。疫情持續快一年,市民的神經不可能一直緊繃,惟每一波疫情的爆發都是外有輸入,而內有市民防疫鬆懈導致傳播,故此如何克服防疫疲勞乃關鍵。

長洲幾乎每日都有大批遊客到訪。(資料圖片/梁煥敏攝)

在家工作減人流 安心出行助追蹤

市民能夠在疲勞或鬆懈時,自我警醒或有親友的提點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政府的行為態度將會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不可避免會對社會整體的氛圍起到影響。然而政府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卻有限。在第三波疫情爆發時,政府於單日確診70多宗時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並呼籲企業跟隨。而此次,連續多日確診逾70宗且最高紀錄突破百宗後,政府亦宣布公務員在家工作的安排。雖然理性上,市民應因應確診數字調節自身的防疫意識和措施,但每日維持日常運作在高峰期上下擠公共交通上下班,看著街道人頭湧湧,心理上仍容易放鬆警惕,甚至產生僥倖心理,認為既然已經出來上班,又何懼下班後和朋友吃頓飯,情況值得警惕。

另一方面,源頭不明個案持續,意味隱形傳播鏈潛藏社區。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方便精準抗疫,在有個案後早接受檢測周邊人士,令接觸追蹤更為有效,減低病毒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根據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周二(12月1日)指出,「安心出行」目前下載量27萬次,3萬多個公私營場所及1.8萬的士已張貼二維碼。但對比整體社會人口,數字仍然非常有限。政府可思考如何透過社區普及宣傳,讓各種防疫措施更有效地落實,切實以清零為目標,既助市民紓緩抗疫疲勞,也讓經濟活動早日復蘇。

11月21日,巿民出入貼有「安心出行」二維碼的商場。(廖雁雄攝)

根據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的預計,本港起碼在明年6至7月才獲得新冠肺炎疫苗,至明年12月才有可能讓全港市民完成接種疫苗,也即是說防疫的征途或只過了一半。袁國勇將此形容為「仍有一年的馬拉松要跑」,而在馬拉松過程之中有鬆懈、乏力之時再正常不過,除了市民自身要有毅力有堅持,彼此鼓勵外,更要有策略有方法。政府若能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就能帶領民眾更輕鬆地掌握風向地變化,調整心態。若全民有清晰的底線共識,就能在更好地平衡張弛跑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