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走漏多宗「假陰性」 香港該如何外防輸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香港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看來是一觸即發,衞生防護中心周四(19日)公布本港新增12宗確診個案,其中4宗本地個案有2宗感染源頭不明;周五(20日)更增26宗確診,其中21宗是本地個案,涉及多個群組。然而比起蹭蹭上漲的確診個案和不明源頭傳播鏈,多宗「假陰性」、「假陽性」檢測結果同樣讓市民人心惶惶,進一步擔心疫情情況難以受控。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透露,早前同日確診的四位的士司機入院後全部檢測樣本均呈陰性,體內亦無抗體,懷疑是私人化驗公司將4人樣本污染,故可能是「假陽性」個案。這個結果雖說可讓擔心疫情擴散者稍微鬆一口氣,但對於四位司機和香港市民來說如此虛驚一場並非好事,反而更讓公眾對疫情把控的準確性產生質疑,畢竟疫情防範基礎是建立在對個案資訊的準確把握上。因此,政府需就發生這種污染與失誤的個案進行調查檢討,拿出具體防範措施挽回公眾信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相對於「假陽性」的虛驚一場,短短七日內機場共「走漏」五宗「假陰性」個案更令人擔心。目前機場為抵港者採取深喉唾液及漱口樣本(即快速測試)檢測。此前,快速檢測僅為測試該種檢測方式的敏感度,旅客自願選擇是否參與這項實驗。也即是說,機場抵港人士必須參與的只有深喉唾液檢測,然而「走漏」個案多數正是深喉檢測呈「假陰性」後再經漱口樣本確認為陽性。通過漱口樣本做RT-LAMP快速病毒檢測是目前多個國家地區都在嘗試的新檢測方式,試圖便利人流往來。雖然圍繞這一檢測方式的準確度仍未有定論,但深喉檢測的準確性不足卻早被學術團隊指出提醒。

早在8月,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就已指出本港採用深喉唾液樣本檢測或有31%機率出現「假陰性」,而對於無痰患者「假陰性」機率可能會再高二至三倍。逾三成錯誤率對於傳播性如此強的病毒來說絕對不容小覷,因此當時就有建議提出希望當局在可行情況下採用其他更準確的採集方法,比如鼻咽和咽喉拭子等。

本港一直採用深喉唾液檢測的方式,部分原因在於這種檢測模式較為靈活,市民可自行採樣避免人群聚集,同時也可節約醫護人手。然而這個優點也正正是深喉唾液檢測的不足之處。正如許樹昌表示,測試者若不擅於「向後索之後先吐口水」、對取樣步驟理解不明確,又或曾於飛機上飲食等,均可能導致樣本質素欠佳。再加上人類呼吸道的範圍廣,每人的病毒量位置分布也略有不同,「可能有啲人口腔多啲病毒量,有啲人鼻咽多啲,有啲人喉嚨多啲」,故檢測結果會有差異。

本地機組人員提交深喉唾液樣本後,可以離開臨時樣本採集中心,回到航空公司同意的住所進行自我隔離。(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鑑於科學研究已表明深喉唾液容易因取樣條件導致準確性降低,再加上深喉唾液檢測也確已出現多宗「走漏」個案,因此在外圍疫情升溫不斷的情況下,政府必須及時拿出修補措施,才能防止「走漏」個案社區擴散的嚴重後果,最好做法就是將機場強制深喉唾液檢測轉為鼻咽拭子等檢測方式;只是這樣將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和風險,當局未必能盡快妥善地做好人手安排。那麼退而求其次下,政府至少也應加強現階段深喉樣本和唾液樣本的共同檢測,互相印證以保證守好第二道防線,具體安排更應配合以專車接送入境者到專門隔離酒店等候結果,而不是放任可能有「假陰性」結果的他們自行出入社區造成傳播擴散風險。

無論是第三波爆發,還是此次10月中開始的來自尼泊爾病毒株感染,都顯示外防輸入是香港社區防範的重中之重,也都顯示出政府過去在這方面的諸多不足終釀成社區傳播的失誤。現下,不少市民憂心感恩節、聖誕節等長假期來臨會有更多境外港人回港增加風險,因此政府必須盡快檢討和調整機場抵港檢疫漏洞,切實做好「外防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