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東涌房屋亦須滿足居民需要
日前有報章引述消息指政府打算放寬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第二期填海工程上公營房屋項目的地積比率,預期可讓供應單位總數將增加兩成至逾六萬伙,整個擴展區的公、私營房屋比例亦將由原本的六四比變成三七比。政府願意善用土地興建更多公營房屋解決社會問題本是好事,但在此一過程中亦應該關注不能犧牲原有及未來居民的生活質素,同時也要仔細做好區內配套設施規劃。
填海工程即將發展的房屋項目及配套設施都位於東涌東,另外房屋委員會早在亦公布計劃在東涌西興建8,100個公屋單位,兩者若能成事合共將令該區增加逾七萬伙單位,屆時人口增幅估計應該亦會達二十萬以上。考慮到港府昔日在東涌處理居民配套設施問題並不理想,今後主事官員在推行相關發展計劃前必須吸收過去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區內配套設施選址失當
在2006年的《施政報告》裏,時任特首曾蔭權便承認東涌「過去建設時有不足之處,存在一些社區發展上的失衡,對健康的家庭生活提供的支援不足」,並且承諾會「在東涌興建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和其他休憩設施」。儘管這些設施及後數年陸續落成,但因其位置多在東涌中北部私人屋苑附近,故此仍引來東涌西逸東邨的公屋居民不滿,相關問題直到近年才算稍見改善。
至2017年,時任特首梁振英亦在《施政報告》表示將在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物色合適地點「興建具規模的公眾街市」,接任的林鄭月娥次年又敲定用港鐵站毗鄰興建的商業大廈低層作為公營街市,但該選址本身為公共運輸交匯處,而且鄰接東堤灣畔與富東邨兩個屋苑,商廈與街市落成後必然進一步加劇原來的密集人流,並對居民轉乘交通工具造成障礙。
鐵路延線車站延宕多年
不過,最能反映當局發展房屋同時卻漠視居民生活實際需要的事例,肯定還是東涌延線車站。2000年,拓展署曾稱原定2006年完成的第三期發展計劃將會包括東涌西車站,結果竟因政府其後改變政策放慢造地建屋,整區人口升幅不如預期,當局於是一直拖延興建東涌延線鐵路至今,去到2014年政府再決定擴展東涌新市鎮,這項目才終於被重新拿出來討論。
回歸以來東涌配套設施屢次出現選址失當、落後不足問題,正正說明港府房屋政策只求滿足應付房屋單位、居民人數與設施比例等量化目標,容易忽略在數字背後的當地居民實際需要。既然當局今次已經決定要在東涌興建大量房屋單位,那麼主事官員亦有責任確保同區的交通及民生設施能夠真正滿足居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