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推動乏力 林鄭政府無從抵賴
今屆立法會因換屆選舉取消而延長任期,早前未完成的法案因而可以「翻生」。加上泛民主派的議席減少、建制派悉數控制18個事務委員會,政府本來可借建制派的優勢,在議會盡快通過爭議較少而又惠及民生的政策。然而,在監管電子煙和強積金「對沖」兩事上,當局卻是舉棋不定,前者捨易取難,後者無視社會共識,完全沒有服務社會的應有承擔。
上年度立法會終止待續的四條法案中,禁售電子煙和加熱煙以及垃圾徵費早前已獲內務委員會通過重新成立委員會。但即使當局處理前者時已有「硬闖」失敗的經驗,目前仍不見政府已經汲取教訓,有意將禁煙修例「分拆上市」,以提升草案獲通過的機會。
跨黨派支持分拆處理
由於吸食電子煙和加熱煙的風氣盛行,食物及衛生局於去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本港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不過,其中焦點爭議在於「另類吸煙產品」的定義涵概電子煙和加熱煙,而兩者的健康風險尚存爭議,且程度不一,故亦有不少議員期望當局能分拆處理。
各類吸煙產品終歸對身體同是百害而無一利,但程度之別亦足以影響法規的鬆緊程度。自2014年加熱煙於日本推出後,雖說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加熱煙含有傳統香煙的有害成分,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測試亦指出,加熱煙氣霧中選定的有害物較傳統香煙的煙霧少,而加熱煙誘發的死亡案例更鮮有聽聞,風險相信較屢次發生事故的電子煙為低。故去年草案在議會被「拖死」前,泛民、建制亦有議員支持分拆處理電子煙和加熱煙。
無視社會共識
除了在禁煙修例上未能務實處理外,在取消強積金對沖上,港府更是無視社會的共識,軟弱地在商界面前跪下。尤記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6月時表示,當局會維持年底向立法會提交取消強積金對沖的修訂法例,但不出半年,政府已經打到昨日的我,近日辯稱取消「對沖」涉及不同的政策範疇及複雜的事宜,並打算至少延至明年才向立法會提交草案。
這兩件事突顯政府畏首畏尾,沒有顧及廣大市民的福祉,也搞不清楚擇善固執和乘勢妥協的時機。在取消強積金「對沖」而言,相關爭議討論多年,社會早有共識廢除這個容許僱主卸走部分責任的不公機制,惟政府在商界反對下卻反口覆舌,自甘押上僱員的基本尊嚴,並欲以技術原因洗脫其怠政的罪名;在禁煙修例上,政府則未能拿出妥協的勇氣,聆聽民意的疑問,即使去年已遭挫折,亦未見政府將會「變陣」應對質詢,捨難取易。這些施政眼界不但非是林鄭所說的「迎難而上」,更倒是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