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資金盛宴何時了?
投資市場本周有兩件值得注視。一是內地瓶裝水巨頭農夫山泉(9633)在港掛牌,其認購人數和凍結金額均超出本年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二是知名投資者、暨日本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豪砸數十億美元,購入美國科網企業股票的衍生產品。雖然兩事的主因亦離不開環球資金盛宴,但經濟泡沫終有完結之日。屆時企業的估值不但將回歸現實,透支未來的救市政策所衍生的副作用,亦會使基層市民飽受無妄之災。
全球經濟仍受新冠肺炎左右,但環球投資市場看似早已忘記疫情,紛紛押注到疫後的經濟復甦,而市場樂觀的情緒,可反映在農夫山泉上市和孫正義的冒進投資法。據農夫山泉公布,其公開招股在本地錄得超額認購逾千倍,不但凍結市場逾6千多億元資金,更打破本年新股集資紀錄。投資市場普世歡騰的現象,亦可見於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因看好屢創新高的科網股,近月豪砸40億美元大手掃入亞馬遜等企業的認股權證。
旋轉椅遊戲
2000年初曾因科網泡沫爆破而損手爛腳的孫正義,對當下環球投資市場似乎非常樂觀。新冠肺炎年初席捲全球,不少人亦將當下的經濟危機,與上世紀30世紀的經濟大蕭條相題並論,但投資者的恐懼卻因各國推陳出新的救市政策而驅散,不少投資市場不單已經收復失地,並且屢創新高,完全背離實體經濟停擺的困局。因此,在流動性過剩的大環境下,不論是孫正義等機構投資者或個體戶,若要減低資金閒置的成本,就必須在音樂停止前繼續參與這場旋轉椅遊戲,並將泡沫爆破的憂慮置諸腦後。
儘然在股市榮景時大談危機毫不中聽,但歷史上的泡沫爆破的前奏,卻都不離開投資產品遭嚴重高估其價值開始。由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到18世紀英國的「南海泡沫事件」和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事件」,再到當代的科網股泡沫,這些穿越時空的經濟泡沫,其共通點並非在於投資者一致看好產品前景,而是眾人皆抱有羊群心理,並對產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不合理的價格瘋搶本是平平無奇的產品。換句話,貪婪乃是人類不變的天性,變的僅是「投資工具」。
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背馳,不但會把資產價格推至「離地」估值,拉闊貧富差距,一旦泡沫爆破,基層市民亦會飽受無妄之災。對於孫正義、巴菲特等人而言,投資市場升跌的動力本是一體兩面,投資風險愈高,回報則愈大,即使損手爛腳亦與人無尤。但對不少靠退休金過活的基層民眾而言,即使他們沒有親身參與這場資金盛宴,管理其退休金的公司亦會為追逐回報,紛紛追逐大市風向,並將資金押注估值過高的資產上,間接令基層市民「被動地」接火棒。但一旦下行之浪來襲,即使畢生儲蓄沒有化成灰燼,亦會大打折扣,情況如2008年金融海嘯一役所見。縱然當下距離疫情退卻,以及各國央行「收水」還有段時間,但從近月資產市場漸見狂熱發展可見,其實資產泡沫的音樂早已響起。香港政府不得不警惕,及早為可能的市場危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