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佩戴口罩需自律 晚市限堂食有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特首林鄭月娥周一(13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強制要求乘搭公共交通的工具的乘客配戴口罩,期限由7月15日至28日,違者最高可以被罰款5,000元。雖然警方表示警告無效之後可發出傳票,不過任本港的防疫抗疫措施再多或再辣,要對抗疫情始終依靠市民自律。

市民今日(15日)起,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必須佩戴口罩,否則可被罰款5000元。(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佩戴口罩應自律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5月曾領導研究團隊利用金黃敘利亞倉鼠進行實驗,其中發現無口罩阻擋下,66.7%倉鼠會在7日後染病;若健康倉鼠戴口罩染病率會降至33.3%;若染病倉鼠戴口罩,健康倉鼠染病率更可低見16.7%。故此口罩除了能避免感染病毒,更大的作用也在於自己在未能自覺染病時,誤將病毒傳播開去。疫症期間,佩戴口罩不僅保護自己,也是具公德心的表現。

但於「口罩令」實施首日,本港已再出現拒戴口罩,繼而動武的事件。周三早上一男乘客港鐵大圍站登車時拒絕配戴口罩,港鐵職員嘗試跟進情況時,該名男子落車後揮棍「爆樽」發難。職員勸喻不果後報警,該名男子亦最終被捕。「口罩令」能否起到實效,也令社會擔憂。

每日交通工具人流眾多,如市民佩戴不當,例如長期將口罩拉到下巴、隨便掛在手上,甚至索性不戴口罩外出,相信警方也難言可以逐一執法。本港多間公共交通工具營辦商回覆時均指出,職員一般會先行勸喻乘客,或可能要求乘客離開,有需要時也可能向警方尋求協助。但正因佩戴口罩本屬市民日常生活習慣,以「口罩令」立令執法固然有其阻嚇作用,但若要對抗疫情,始終有賴市民自律戴好口罩。

拒戴口罩 繼而動武

抗疫難以一刀切

第三波疫情爆發,除了「口罩令」備受關注之外,下午六時後限制堂食的措施亦惹起爭議。社會不少意見嘲笑政府以為病毒過了六時才會起身「工作」,認為食肆單單限制晚市堂食不設實制。雖然措施或許科學理據欠奉,但在防疫與經濟之間,這也是兼顧食肆生計的折衷辦法,社會應考慮不同持份者的處境。

若以防疫為先,最根本做法或許是全時段限制食肆堂食,甚至應連零售、消遺、辦公場所亦一併關閉。但從經濟看來,這些過激措施無疑打擊上班族生計,讓港人陷於「病死」與「餓死」的兩難當中。病毒的確不會在晚飯時段才突然肆虐,但在平衡餐廳的生計後,這也是在疫情與經濟之間的妥協。香港政府的確由疫症開始便頓頓失責,口罩不保、反應緩慢,但在局部限制堂食一事上,港府仍有其合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