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明能否將勞福主張帶進政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末宣布,委任工聯會立法會勞工界議員何啟明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勞工界出身的何啟明,按理來說亦可將基層的聲音帶進問責班子當中。但新任副局長能否為政策團隊帶入新思維,抑或只是等待被「同化」,仍是教人憂慮,何啟明更須以工作表現換取市民支持。

何啟明周一 (6月1日)履新勞福局副局長,接替已升任民政事務局長的徐英偉。何啟明出身於工聯會,自2011年當選觀塘區議員,於2015年成功連任,及後在2016年立法會勞工界功能界別自動當選。周一何啟明正式辭任立法會議員。

建制中人再次獲政府委任高位,不少人憂慮政府此舉有政治酬庸之嫌,甚至是為向建制派在區選大敗一事上「謝罪」。但政治動機難以論證,而重要的是何啟明能否務實推動勞工福利。其出任區議員多年,對地區工作有一定的認識,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亦明言希望藉其地區經驗,與自己政策研究的強項互為補足。加上他身為現屆勞工界的立法會議員,即使有質疑他「零票當選」,但照道理也對勞工議題認識不少,何啟明能否為問責班子帶來改變更值得關注。

羅致光與何啟明。(張浩維攝)

何啟明能帶來改革嗎?

作為勞工界別議員,何啟明的政績可謂乏善可陳。他上任立法會議員前曾提出九大政綱,例如立法訂定標準工時為每周44小時;要求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爭取勞工假期與公眾假期劃一17天;爭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一年一檢及改善、推動和落實各項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等,然而直至現屆立法會任期即將完結,這些漂亮承諾有多少成功兌現?除了政府年初總算宣布逐步增加法定假期至17天,不少目標仍遙遙無期,其中延宕多年、政府須以大量公帑補貼的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修訂草案,仍須於年底提交至立法會,法例實施最快更須等到2023或24年,而標準工時立法工作目前更只停於為特定行業制訂工時指引,會否實際立法還看指引推出三年後的檢討結果,而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更仍遭港府所拒絕。何啟明過往工作似乎未盡人意。

誠然,上述立法效率低下,或許未能單獨歸咎議員未有努力,但議員若未能就勞福議題盡力為民發聲,這絕對是代議士的失責。諸如何副局長曾矢志改善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早年工聯會一直主張將侍產假增至七天,但及後港府僅提出修訂至五天,何啟明卻稱已屬「階段性進步」,甚至有議員提出七天侍產假的修正案,包括何啟明的七名工聯會議員竟全數未有表態。更甚者,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工聯會亦高調反對政府提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結果在當年審議《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時,工聯會同樣是全數投下贊成票。

在政綱上工聯會無疑關注基層、打工仔的利益,然而在實際的政治操作下,卻往往因支持政府而犧牲市民福祉。何啟明脫離立法會、走進更複雜的問責班子,他到底能否將基層、勞工的聲音帶進政府之中、積極改善勞福局「離地」的弊病,而非被官僚系統所同化,實在教人憂慮。在周一記者會中,有記者問及何啟明加入政府後,會否積極推動他仍任議員時所倡議的失業援助金,新官上任的他已大耍官腔,稱失業援助金如能落實當然最好,但作為政府的思維須更「闊」,方能幫助更多市民,並稱會繼續於內部討論有關可能性,可見何啟明甫上任已盡顯官僚本色。

本港深層次矛盾嚴重,港府管治必須有所改革。問責班子年輕化固然為之樂見,但如新血未力感染同儕,反被官僚所同化,到頭來只讓公眾期望落空。在眾多質疑、批評下,何啟明便須以表現證明自己,其上司羅致光已清楚展示官僚化的問題,理應引以為鑑,別為勞福局再添另一名羅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