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否組織「中國包圍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央在上月21日宣布制定「港版國安法」,引起國際關注。美國事先已張揚會對香港有「強而有力」的制裁,也呼籲其他西方國家加入制裁和懲罰中國此舉的行列。市場擔憂香港因此遭到強烈制裁報復,中央作岀公布翌日恒生指數更大瀉逾1,300點創下近年最大單日跌幅。上周四(28日)全國人大正式授權人大常委制定「港版國安法」後,世人都屏息靜氣等待局勢發展,觀察到底各國會對香港和中國採取何種措施。然而,一個周末過去後,除了美國公布了一些早已在預期之內的措施外,各國並沒有「跟隊」。正如「01觀點」先前指出,美國打「香港牌」號召各國和盟友圍堵中國,其具體效果將成為各國對中美角力的表態。然而,美國似乎欠缺能力號召圍堵中國的「包圍網」。

香港不幸捲入中美角力的旋渦當中,面對各種制裁首先受傷的必然是香港和香港人。這是政府無力應對社會問題,以及一些政客不顧後果拉扯美國進入他們與中央的博弈當中的後果。即使有部分政客開始後悔,甚至致函美國請求不要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但很可能都是為時已晚、於事無補。

當地時間5月29日下午,特朗普宣布對華新政策:制裁削弱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 將取消香港特殊待遇; 將不再視香港為獨立關稅區;將暫停香港與美國的引渡協議,並檢視出口與簽證安排等; 取消「與中國軍方有直接聯繫」的中國研究生簽證; 檢討國務院對香港的旅遊警示;研究禁止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美聯社)

德國立場與美不一

從更大的棋局上看,雖然美國威脅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一些被美國「標籤」為破壞香港自治的人可能被制裁,但以現時的趨勢所看,也就僅此而已。美國倘若如此做,無可避免會打擊香港的發展,但措施的烈度總算在預期之內。周一(6月1日)港股開市後,也大幅反彈收復了上周部分失地。除了美國本身的手段在預期之內,更重要的是並沒有國家跟隨美國步伐,具體就香港問題對香港或中國進行制裁。

反應最積極的英國,表示會延長BNO免簽期及容許持有者在英工作,打開移民通道,但也慎重地沒有打出制裁牌。有份參與美國對港聯合聲明的加拿大和澳洲,其中加拿大至今沒有具體措施,而澳洲則表明不會拖取「制裁」手段。另一邊廂,歐盟雖然表示關心香港問題,但卻只有一個成員國支持制裁手後,故此可以預期也不會採取行動。中國已多次清楚表態「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外國插手」為其底線。從此可見,這些傳統上被定義為「西方社會」的發達國家,實際上沒有國家願意跟隨美國去挑戰中國底線。

美國無力統合「西方」作政治同盟,這次香港問題只是其中一例。當中,美、歐分裂更可能是「西方」世界近年最大的「大分流」。在香港問題的爭議聲中,德國又發表了極為重磅的表態。上周三(2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講話中數度提及中國,強調德中關係是外交重點,更表示下半年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時,德中關係將是優先項目。」德、美在多個問題上出現「分流」的跡象,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在5月29日的報道中就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默克爾在對中國關係及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上出現嚴重分歧。更重要的是,德國更打算在為歐盟主席時推動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更表示德國可能引領整個歐洲轉向中國。

5月2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講話中數度提及中國,強調德中關係是外交重點。

歐盟當中有不少國家已明顯向中國靠攏。如中、東歐多國在「16+1」的合作框架下與中國已建立合作關係,一些歐盟未來的成員如塞爾維亞更與中國到了「稱兄道弟」的關係;即使G7成員國的意大利早也參加了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更在新冠疫情期間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德國如今再加一腳,即便法國、瑞典等對中國非常警惕的歐洲國家,估計也很難改變整個歐盟的取態。據中國商務部5月29日公布,中歐雙方在第29輪投資協定談判中取得積極進展,無疑更是印證了這方面的想法。

中國商務部5月29日公布,中歐雙方在第29輪投資協定談判中取得積極進展。

當然,美國還會繼續用盡渾身解數號召更多「盟友」圍堵中國。但美國除了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這種似是而非的「恐怖」心理外,卻難以從實際面說服其他人齊心合力。在中美角力愈發明顯之下,「西方」的美、歐分歧顯然對中國是有利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