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友善的社區 不能只靠房協比賽推動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與房協合辦「跨代共融遊樂空間—駿發花園」設計比賽,喚起社會對長者友善的公共空間的關注。
比賽以房協轄下駿發花園的露天公共空間作實驗案例。房協總經理(長者服務)吳家雯稱,目前駿發花園內有三成長者,並有一成單位(157個)長者出租單位,再在加上其公共空間多達5,800平方米,為構思「跨代共融遊樂空間」提供機會。比賽要求參與者提交設計概念、詳細涉及方案等,並最高設有三萬港幣獎金。這個比賽既能為構建長者友好地公共空間做貢獻,亦能喚起公眾對這個議題的關注。
社區交流有助身心健康
長者友善社區的概念早在國際上引起關注。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提出「全球長者友善城市及社區」,更於2010年成立「全球長者友善城市及社區網絡」,鼓勵城市及社區根據「長者角度」、「長者參與」及「適合長者」的原則考慮城市和社區建設。
建設長者友善的公共空間的重要性在於,幫助長者維持與社會的連結和交流,有助保持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質量。而香港正是一個長者人口眾多,且獨居長者比例不少的城市。因此,有意識地發展長者友善社區更為重要。根據香港政府預測,到了2026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將上升到182萬,2036或達237萬。且根據預測,長者人口超過230萬的情況將維持最少30年。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顯示,當年116萬的長者中,獨居長者有15萬人,算上與配偶同住的長者則有45萬人。再加上香港工作壓力普遍較大,不少長者的子女更難有時間予以日常的陪伴和關懷。因此長者友好的公共空間對長者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長者友善須各部門配合
過去,房協為了讓長者更好地參與社區生活,推出了不少專門為長者設置的住屋計畫。1999年開始的「長者安居樂」計劃在2003及2004年共落成576個「終身租住」的單位,其中設施均以長者友善的概念設計,加上專業的護理服務,為中產長者提供集居住、康樂設施及醫療護理於一身的居所,可以享受更好地身心照顧。鑑於這兩個試驗項目的成功,房協又於紅磡利工街發展第三個「長者安居樂」項目,預計於2022年落成。又比如2012年,房協於轄下20個出租屋邨推行「樂得耆所」計劃,為長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及關懷網絡,以支援他們在住屋、醫療護理及身心社交等需要。港大受房協委託的研究顯示,該計畫減少長者入住安老院舍意欲、具抑鬱症狀的百分比,跌倒次數亦由約20%減至不足16%。然而這些計畫始終只能惠及部分重者,而構建跨代共融、長者友善的公共空間則或能推動整體社會氛圍、文化的改變,惠及更多人。
當然,構建長者友善的居住環境並不僅僅是社交層面,亦不僅僅是房協的工作。它還包括了配套設施的改進,以支援長者的社交生活。比如路政署負責的「人人暢通行」計畫亦發揮著重要角色。該項計畫為區內長者打造更友好的出行環境,方便「老友記」參與到公共空間的社交活動中。然而想要打造更長者友善的社區,自然還需要更多政府部門的參與,以及社會的更加重視。比如勞工署字啊杜絕家庭崗位歧視層面能否做得更好,讓子女能夠更多陪伴父母;又比如創科局能夠更大力度地支援樂齡科技產品的研發,為長者打造更安全、精彩的晚年。
香港將進入一段較長的人口老齡化時期,政府應現在開始著手準備,避免到時長者照顧問題、情緒問題等變成棘手的社會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