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本地個案再現 檢測應該擴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連續23日零本地感染個案紀錄「斷纜」,在周三(13日)新增三宗確診個案中,包括一對沒外遊紀錄、居於荃灣的兩嫲孫。本港未來會否演變更大規模的社區爆發,乃為未知之數,但無疑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市民不能掉而輕心,政府更應謹慎按事態發展調整抗疫部署。

或存隱形傳播鏈

新確診的兩嫲孫為自4月20日以來再現的本地個案,其中66歲女患者為家庭主婦,與丈夫、女兒、女婿及外孫同住荃灣梨木樹邨第五座,而其確診的五歲孫女則與老婦長子夫婦、次子在同區卓明樓居住。然而,兩名患者均無外遊紀錄,暫時感染源頭不明。

本港近日大半個月並無錄得本地個案,社會均一致寄望能一口氣達成28天零確診目標,即測試本地傳播鏈是否中斷的指標,惟只距目標數步之遙,本地個案卻竟重現,確實教人「泄氣」。本地零感染紀錄失守倒是事小,有機會引發社區爆發方為事大,本地個案重現所帶來的訊息,社會上下不能輕視。

顯而易見,是次確診個案揭示出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兩嫲孫過去並無外遊卻遭感染,已暗示有頗大的機會於社區感染。雖然患者所住的梨木樹邨有家居檢疫人士,惟之前一直未有確診個案。當然,不排除返港者接受家居檢疫時出現漏洞,並這成第二代傳播,即病毒已於本地人口之間傳播。無論如何,種種跡象已指向隱形傳播鏈存在的事實。更甚者,首先確診的婦人病毒量較高,其多名家人已見有病徵,而她過去亦時常進出社區,即如剛過去的母親節就與多名親人外出用膳,其行蹤有否在社區中播下更大的傳播風險,實教人憂慮。

梨木樹邨有婦人確診,可能是本地感染個案,據知她經常來荃灣街市,但部份人不戴口罩。(龔嘉盛攝)

防疫失手如何演變成新一波疫情爆發,韓國正好為本港上了寶貴的一課。作為疫情曾經最為嚴重的東亞地區之一,韓國近月成功控制疫情,其中首爾本月初更有多日錄得零新增病例,惟到8至12日期間卻突然錄得71宗個案,當中有69宗與梨泰院夜店有關。至今「梨泰院群組」已造成過百宗確診,當中有數十人更是未曾到訪夜店,可見曾到夜店者已造成更廣泛的二次傳染,再考慮到確診者曾到補習班、教會等多人聚集的場所,可見疫情仍有繼續惡化的餘地。事件證明,任防疫紀錄有多理想,一旦社會上下有所疏忽、鬆懈,疫情可能反撲。

政府、市民應懂「收放自如」

政府放寬限聚令及各種處所限制未滿一周,本地個案再次出現,隨即引來應否再次收緊措施的討論。但正如政府所言,放寬限制基於多項因素,如整體疫情走勢、限制對民生的影響、商業需要等, 而非看單日數字,措施應否收緊還須看未來疫情走勢,社會毋須作驚弓之鳥。但重點是,政府必須密切跟進疫情發展,一旦發現疫情有急轉直下的先兆,便須果斷收緊政策。始終要懂得在政策上收放自如,才是政府防疫的關鍵。

現階段政府必須盡快找出傳播路線以作堵截,盡量消滅社區中的隱形傳播。按專家估計,公營系統如全天候運作,相信可將病毒檢測量提言至每日7,000宗,連同私營機構更可過萬。當然,要做到完全消滅隱形傳播幾乎沒有可能,但政府如能活用醫療系統中的檢測效能,始終盡可能找出社區傳播鏈,從而減低市民「中招」的可能。正如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建議,政府追縱密切接觸者應將覆蓋網「撒得廣一點」,盡可能對與確診有關係者進行病毒檢測。另一可考慮的方向就是以地區為本,以確診者的主要活動範圍進行檢測。

同樣重要的是,社會上下亦須重新抖擻精神、提高警覺,不要讓過去連續多日零確診的紀錄沖昏頭腦。